屏東里港國中楊佩蓉手臂上的刺青是她曾經走過迷途路的痕跡,但升上國中後在拳擊隊打出一片成績,不再讓師長及家人們失望。圖/余承翰
【本報台北訊】屏東縣里港國中女子拳擊選手楊佩蓉,小學時因父母離異,開始沉迷網咖、染上菸酒,一度跟隨角頭大哥討債圍事。上國中後,勒索學長、毆打同學,被少年觀護所收容兩個月,後來在里港國中生教組長羅尚策的輔導之下,加上教育部學產基金的支持,她加入學校拳擊隊,短短半年拿下屏東縣拳擊賽亞軍、全國中等學生杯季軍等佳績,得到肯定,她從此愛上了拳擊。
教育部學產基金也用於補助培訓特殊專長弱勢學生,個人最高補助上限為五萬元,團隊最高為五十萬元,九十九年辦理至今補助達七千萬元,弱勢學生受益人數近一萬五千人,受補助學生昨日到教育部表演及分享心路歷程。
楊佩蓉原是同學眼中的「大姐」、師長的頭疼人物,生教組長羅尚策說,楊佩蓉加入地方廟會陣頭,時常四處恐嚇鬥毆,成為學校的重點輔導對象。
楊佩蓉說,以前吆喝朋友圍事打架覺得「很帥」,直到國一在少年觀護所收容兩個月,出來後不久阿公、父親接連過世,才讓她驚覺人生所剩無幾,於是接受老師建議,加入拳擊隊。她把打架的體力轉換為練拳,在學產基金支持之下,半年內獲得不少獎項,拳擊讓她找到周遭親友肯定的目光,她也希望未來朝此發展。
台北醫學大學醫管系學生王子嘉,幼時因青光眼併發白內障,視力距離感失準,無法上體育課。升大學後,愛上拉丁舞,寧願多花一倍時間苦練彌補體能不足,後來在大專生國標舞競賽中獲獎。王子嘉說,剛開始練舞時幾乎完全跟不上,但為了精進舞藝,她每周另外上舞蹈課,每小時二千五百元的學費是筆不小負擔,所幸申請到學產基金半年五萬元的補助,幫助她朝拉丁舞國手之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