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漫畫家邱若龍的作品《賽德克巴萊》進軍歐洲,應邀在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舉辦手稿特展。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漫畫家邱若龍的作品《賽德克巴萊》進軍歐洲。邱若龍今年受邀參加剛落幕的「布魯塞爾漫畫節」,隨後出席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為他策畫的《賽德克巴萊》手稿特展。這是台灣漫畫家首度在比利時展出畫稿,漫畫藝術中心內漫畫圖書館,更設置台灣專櫃,櫃上貼國旗為標誌。
十一日晚間舉行的特展開幕酒會,駐歐盟代表董國猷代表文化部捐贈約二百本台灣漫畫給漫畫藝術中心的圖書館。漫畫藝術中心圖書館閱覽室收集來自五十多國、四十多種語言一萬五千本漫畫,台灣在書架上自有一個專區,並貼上國旗為標誌。
對於成為第一位在漫畫藝術中心展出的台灣畫家,邱若龍除了高興,更期待有一天台灣成立漫畫博物館、邀請歐洲的漫畫家到台灣參展,讓台灣和歐洲的漫畫創作者有更多交流。
邱若龍《賽德克巴萊》的法文版近日在比利時及法國等地上市,並應邀舉辦手稿特展。他表示,比利時是世界重要漫畫國度,很榮幸個人首度手稿特展在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舉辦,向歐洲介紹台灣原住民的故事。
邱若龍童年時看的都是日本漫畫,後來成為漫畫家,想要畫出台灣自己的歷史故事,選擇了深深感動他的「霧社事件」為作品背景。
他耗時五年,專注收集賽德克族人抗日的史料,當時他經常拜訪部落,一邊和耆老飲酒搏感情,一邊聽取族人口述歷史。
邱若龍於一九九○年畫出《霧社事件》一書,後來激發了導演魏德聖拍出《賽德克巴萊》一片,經過調整後,漫畫書名也改稱《賽德克巴萊》。書出版後,邱若龍還因緣際會成了賽德克族女婿。
為《賽德克巴萊》法文版寫序的人類學家孟格(Patrick Menget)當面對邱若龍說,這部漫畫的故事感動了他,序裡寫的都是肺腑之言,並認為邱若龍的資料收集豐富,也是很好的人類學家。
《賽德克巴萊》漫畫已有中、日、法及賽德克族語等版本。邱若龍十一日離開比利時後,將轉往巴黎出席新書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