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故事》黃永松拯救夾纈工作坊

蔣寒 |2006.12.02
751觀看次
字級

 在秦晉大峽谷的中段,湫水河與黃河的交會處,坐落著一個幾千年歷史的古鎮———磧口。對磧口的歷史如數家珍的黃永松,他之所以對磧口如此瞭解,是因為曾經製作一期關於磧口的報導,在台灣,他是漢聲雜誌社的董事長兼發行人。

二○○四年,漢聲雜誌社出版了這期《古鎮磧口》。書中詳細記錄了這一古鎮上,現存的各種古老建築物和一些流傳至今的傳統民俗,再現了半個多世紀來仍保存完好的古鎮當年的富庶與繁榮。

黃永松帶隊已經陸續走訪了大陸六個省的十幾個縣市,對各民俗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調查工作。「漢聲雜誌是以搶救自己民族、中華民族這個傳統民間文化為主的雜誌,既然要搶救,就必須是有計畫的,每一項都按照計畫來做,才能達到搶救的效果。」黃永松說。

因為工作的需要,他現在一半的時間在大陸,大江南北這麼跑,覺得越跑越有精神,因為每次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即是民俗文化、民間文化,跟老大娘、老大爺在一起的時候,都覺得非常的興奮,「所以即使自己已經六十多歲了,都不知道老之將至。」黃永松說。

在大陸時,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在浙江做藍印花布的系列報導,當他採訪完畢準備離開時,這個夾纈作坊的老闆卻告訴他,由於夾纈製作過程非常麻煩,而現代人又很少再使用這種布藝,因此,老闆認為自己的作坊留下來已經沒有太大價值,決定要打掉染缸,關閉這個可能是中國現存的最後一個夾纈作坊。

黃永松楞著問老闆,一定要打掉嗎?老闆表示一定要打掉,因為活不下去了。「我一直動腦筋,後來問老闆可不可以多做一段時間呢?他說可以,但要有人買布啊。我那時候就非常衝動的告訴他說,我來買可不可以?他說黃老師你買了幹嘛?我說我就是要買。他說要買可以啊,當然可以啊。我當時毅然決然的就跟他定了一年的貨。」黃永松說。

「你知道一年的貨有多少條夾纈?」老闆問。那個夾纈很長,有八米、十米這麼長。一年的貨有一千條,當時他就跟老闆定了一千條的夾纈。

隨後,他在漢聲雜誌出版的《夾纈》一書的首篇,就寫下這篇名為〈千條夾纈〉的聲明,呼籲漢聲雜誌訂戶和朋友來認購夾纈,共同挽救這種即將失傳的民間工藝。

沒想到,雜誌出版之後,在國內外紡織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全世界的很多專家與學者都找到漢聲雜誌,想去參觀夾纈作坊這個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