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老師70年前課本當傳家寶

 |2013.09.09
2464觀看次
字級
圖/翁禎霞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鹽埔鄉碩果僅存的八十歲漢文老師張明治,迄今仍保存三本七十多年前的國文讀本,視為「傳家寶」(右圖/翁禎霞),台灣光復之初,他就是靠著這些讀本延續漢文教育,他說當年的學費是六個月一百斤稻穀,雖然「呆帳」很多,但師生都很熱情。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段《孟子》的〈梁惠王〉篇,張明治能以優美的泉州話朗讀,還能用淺顯的白話解釋,足見功力深厚,他說:「這一套漢文功夫,全是我父親教的。」

張明治的父親張文見是日據時代的漢文老師,當時公學校裡教漢文(中文)的節數很少,地方開始有人以私塾教漢文,張文見即是當年鹽埔鄉新庄仔一帶的漢文老師,後來父親生病,教學的棒子就落在張明治身上。

張明治仍保留幼時國文讀本,包括《四書集注》、《國文讀本》及《幼學故事瓊林》等,每一篇他都能朗朗上口,泛黃的書本被視為「傳家寶」。

張明治說,當年的學生白天種田、晚上讀書,很多人學漢文是為了寫書信、看公文書,因此也要教《指南尺牘》、《白話尺牘》等書。

那時的學費是六個月一百斤稻穀,可繳稻穀、也可折現金,每到收成季節,老師就得一一到學生家收取,「雖然呆帳很多,但是老師還是教、學生還是學。」

張明治一直教到國中成立後,才轉行做家具、養雞等,但直到現在,鄉裡如果猜燈謎、寫對聯,還是常常有人請教這位「漢文老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