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一種令人動容的商品,能夠吸引你並且製造你情緒及激動的商品,它是種時間藝術,也是種記憶商品,更是一種情緒製造機。
它也是一種最佳心理分析工具,什麼樣的人會去看什麼樣的電影是一定的,因此世界上有各種電影故事去滿足人的需求,但是令人不安的,是它的影響力。
電影有三種影響層次,第一種是從電影故事中得到的滿足與想像,其次是從電影角色人物中所引發的個人生活想像,最後是電影對於社會所引起的廣義思考。《心中的小星星》能夠擁有上面三種影響作用,是相當不容易的電影。
《心中的小星星》是描寫一位可愛卻讓父母與老師頭痛的小男孩,小男孩成績的低落與特殊行為,成為同學取笑的對象,讓他必須用另外的想像去壓抑自我。這時學校來了一位美術代課老師,其活潑、鼓勵創造與想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同時,老師也看出了這位小男孩的問題,於是運用自己過去的經驗幫助小男孩走出困境,成為大家歡喜的傑出人物。
在生活中,每個人在社會的調教下,都擁有一套成功的標準,但是因為本質上的差異,因此成功對許多人來說是種永恆的挑戰。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本性自我,是否需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還是用自己的標準來思考,這是真正需要去釐清的問題。
《心中的小星星》這部電影在台灣教育界引起極大的回響。想想一個特殊的小男孩其實不特殊,只是因為他的本質在一些常人所無法理解的範圍內,當有人真正能理解其特殊表達的訊息時,他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人。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一個學生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當身邊親人逐漸消失的時候,他能夠看清楚周邊的事情,繼續完成其生命的旅程,這才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