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內瓦電】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的反傾銷措施統計,台灣表現兩極化,到今年六月止,在過去十一年半中,台灣出口遭遇一百六十七次反傾銷調查與一百零三次具體措施,但只啟動了九次調查,實施兩項措施。
WTO秘書處二十七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度的反傾銷案件統計,二十個WTO會員國共通報了八十七項調查,比去年同期的一百零五件降低很多,但實際措施則從五十五件增加到七十一件。中國大陸是頭號目標,共有三十二件調查案,去年同期為二十三件;中國產品被處以十五項反傾銷措施,也對外國產品實施十五項措施,都是最多的國家。
台灣產品被調查案件從去年上半年的九件降低為六件,與美國並列第二;台灣出口遭到三項反傾銷措施,去年全年為八件。
從一九九五年WTO成立以來的紀錄顯示,中國共遭遇五百項調查,其次是南韓(二百二十三項)和美國(一百六十九項),台灣以一百六十七項排名第四。實際遭到反傾銷措施的案子,中國最多,共有三百五十三件,南韓的一百三十二件和台灣的一百零三件分展二、三名。
印度是使用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歷年共進行四百四十八項調查,實施三百二十三項反傾銷措施
;台灣遭遇的調查中,以印度的三十五次和歐盟的十八次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