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 東廠與西廠公公哪個壞?

許映鈞 |2013.08.06
5366觀看次
字級

有個小朋友也許是看了打打殺殺的電影之後,突然問我:「東廠的公公跟西廠的公公,哪一邊比較壞?」大哉問也!這明朝年間的老事兒,可得容我慢慢思量。

記得從前歷史老師說過,因太監亂政衰亡的朝代有漢朝、唐朝、明朝及清朝。明朝除了東廠、西廠很出名之外,還有個明英宗,因寵信太監王振,受其慫恿而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圍,為「也先」所俘。

中國歷史上被「蠻族」擄走的「天朝皇帝」,除了北宋的徽、欽二宗外,大概也只有明英宗這個傢伙。而且,北宋末年本來就不是金王國的對手,吃敗仗還有話可說。大明帝國比起「也先」的部落可是強得多,皇帝居然會被抓走,實在是很烏龍!也難怪明英宗會為了這件事情而「名留青史」。

這樣的一個皇帝,死後居然被尊諡為「英宗」,就頗讓人不解了。所謂「英」,顧名思義,是指皇帝生前很英明的意思。

「諡號」這件事,除了是亡國之君,其他的諡號難免都有拍馬屁之嫌。但「美化事實」可以,「悖離事情」可不行,若是把殺父弒親的皇帝諡為「孝宗」之類,就會被認為是一種諷刺,那就馬屁拍到馬腳上了。

比方說生前愛打仗的,不管打輸打贏,可以尊諡「武帝」、「武宗」;若諡號為「襄」,表面上是威風壯盛之意,但多指窮兵牘武而一事無成的皇帝;又若諡號為「惠」者,意思是很有恩惠予人,但事實上有很多白痴、智障、軟弱、無能的皇帝都被諡為「惠」。

明英宗真的英明嗎?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英宗年少無知就當了皇帝,被蒙古也先俘虜多年,竟然不死而能生還,表示他在個性上頗能委屈求全。而英宗生返國後,皇位已由弟弟繼承,他被尊奉為太上皇。在險惡的宮廷鬥爭中,英宗的皇太子被陷害丟了東宮之位,他也能忍下來。

當英宗的弟弟駕崩,擁戴英宗的大臣發動「奪門之變」,讓英宗又當上了皇帝。因此,在經歷如斯風霜洗練之後,英宗的頭腦、閱歷、手段、眼界及胸襟,必然遠超一般從小生長於大內的皇帝。在大漠中物質匱乏的痛苦、惡劣氣侯的考驗、寄人籬下的忍辱負重,乃至於太上皇時期明哲保身的智慧,凡此種種,可以合理的推論英宗已經從當初那個糊塗的小皇帝蛻變成為一個英明的帝王,而歷史上的事實也相去不遠。

所以說,英宗之所以為英宗,並非虛名。然而,我們在歷史上永遠只記得明英宗是那個在土木堡之變被俘虜的無能皇帝,這是他的不幸。

明英宗的兒子是明憲宗,即當初被叔父皇帝摘掉太子頭銜的小子,他愛上大他十九歲的保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萬貴妃。

萬貴妃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後宮妒悍第一名,她因為年紀太大生不出兒子,就不准別人生,殺光了所有懷孕的後宮。只有一位意外懷了龍胎的低階宮女,被宮中之人祕密保護在冷宮的地窖之中,傳說這小孩長到六歲都沒有見過太陽。

歷經種種險阻,憲宗父子相認,原本相依唯命的母親為了成全兒子,竟然自殺身亡。這唯一的兒子後來繼位成為明孝宗,孝宗因為童年時的經歷,十分仁慈,以仁孝治國,故諡為「孝」,名副其實。但也因為孝宗體質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所以身體不是很強健,只生了一個兒子。也許為了補償自己童年之苦,孝宗對這寶貝兒子過於溺愛。孝宗早逝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搗蛋皇帝就登場了,明武宗朱壽是也!朱壽大家就熟了,戲曲中「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的就是他啦!

這段歷史十分精采,但歷史課本是不教的。明憲宗之所以留名,就是因為他設立了「西廠」。從前歷史老師說:明朝原本有個「東廠」已經夠壞了,沒想到後來居然變本加厲設立了「西廠」,為禍更大云云。當時我們聽了就信了,這個可惡的皇帝是誰呢?就是明憲宗,要背起來,考試會考哦!(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