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聯社
【本報台北訊】八月的第一周為「國際母乳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昨天公布最新母乳哺育調查結果,產後六個月母乳哺育率降至五成四,停餵原因與上班有關。
調查訪問一萬二千五百五十三名媽媽,發現近年媽媽產後六個月純母乳哺乳率有增加,從民國九十三年的二成四,提高到去年四成九。不過,哺乳率會隨著產後逐月下降,產後一個的母乳哺育率達九成,產後六個月降到五成四。
媽媽停餵母乳的主因以「要回去工作及工作不方便」,比率達二成五;其次是「奶水沒了」及「奶水不足」。
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四到六月孕產婦關懷專線(○八○○八七○八七○)統計,哺乳媽媽面臨最多的困難是乳房問題,包括乳房硬塊、乳頭破皮、乳房刺痛,其次是奶水問題及餵奶技巧。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毛心潔表示,臨床上看到許多媽媽因上班因素,或哺乳過程不順利,影響媽媽決定是否繼續哺乳。職場哺乳媽媽,應先做足功課,包括是否有哺集乳室、工作與哺乳權益。
邱淑媞表示,母乳中營養素很多,喝母乳的新生兒抵抗力也較好,配方奶含糖量多,較甜而且奶嘴也比乳頭好吸,會讓新生兒喝過多,易形成日後肥胖及慢性疾病。雇主應該讓哺乳婦女除了規定休息時間外,每天上、下午各半小時哺集乳時間,以便提供哺乳友善及支持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