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郊區住市區 美國百年首見

 |2013.08.04
103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自從汽車於一八八八年發明以來,美國郊區人口的成長率,一直高於都會中心。但在二○一一年,這個趨勢百年來首次倒轉。這是一個世紀以來,首次有較多美國人離開郊區,遷居都市。

《郊區的終結:美國夢何處去》(The End of the Suburbia: Where the American Dream is Moving)一書闡述美國郊區的興盛和衰落。該書表示,人口、環境和節節高升的能源價格,都有影響。

該書作者莉荷.卡拉格(Leigh Gallagher)指出,社會趨勢改變了美國的小家庭,而小家庭原是郊區成長的動力。

郊區原本是安靜的村莊,但是二次世界大戰後,住房短缺和中產階級可獲低利率貸款,導致郊區住房大增,除了有兩個孩子和一隻狗以外,擁有郊區住宅也成為美國夢的一部分。

不過,隨著郊區成長,文化設施的缺乏也日益明顯。郊區到處都是連鎖餐廳,而且通勤時間愈來愈長。

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天平均花二十五點四分鐘通勤上班,但多達一千零八十萬人的通勤時間超過一小時。由於能源價格日益昂貴,對很多人意味如此通勤不再符合經濟效益。

此外,受到工作市場不振的衝擊,一些被稱為「租房世代」(Generation Rent)的年輕人,也選擇在多元都會區落腳。他們被稱為「租房世代」,因為愈來愈多人延後買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