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回家…… 一位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戒子回響

本弘 |2013.07.29
6203觀看次
字級
第七十五期短期出家男眾新戒進堂首日,出班時威儀頗佳。圖/叢林學院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為戒子們主持剃度儀式,並教戒子發願: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圖/叢林學院
學吃飯,法味在其中。 圖/叢林學院

文/本弘

編按:

為提供在家居士修學之便、體驗出家人淡泊生活,佛光山自一九八八年首次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引領無數佛子生起正信、深入浩瀚佛法,而短期出家亦提供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恪遵戒法、樸素度日,在物質、欲望充斥的現代社會,給予眾人省思與進步的空間。



踏出台北車站,人聲鼎沸,一陣刺鼻的煙味襲來。

人生是夢?是真?

圓滿七天的佛光山短期修道會,趁著蘇力強颱風雨稍歇乘車北上,手拖著沉甸甸的行李箱,穿梭在紛至雜沓的地下鬧街,上午捨戒出堂的感動猶存,先後歷經寂靜與喧囂的極大反差,但內心還是平靜的,只是腦中浮現一念:「究竟短期出家是真,抑或俗世生活是場夢?」

迷悟之間的當下,我捏了一下手臂,試圖藉由痛感提醒自我存在,且讓自己保持清醒,思惟著世間一切不皆是虛妄?其實,人生無論睡著或醒著,都如同夢境一般。這也讓我慶幸,能有機緣、有福報順利參加修道會,為不枉眾緣成就,期間每天惕勵自己要認真修行也修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從久夢中覺醒不再入睡,並見到真如自性。

坐在返家的捷運列車上,看著車窗投映著「光頭」造型的鏡中之我,許多關於短期出家修道會的吉光片羽,似乎在眼前逐一湧現、交疊,畫面竟也逐漸鮮明起來。

那是進入小暑時節的第一天,金黃陽光勻稱地灑落在高雄佛光山建築群,佛光大佛接引著每個來山的信眾,這是我熟悉的南台灣佛教聖地印象。依循指引,行至平日不對外開放的男眾學部,有別於每逢過年期間,到學院內的文殊殿點智慧燈,這次出家並非點燃具象的燈,而是添油在心燈,期更光亮自己的心燈,讓自己發光、也與他人光光相映。

以寺安身!安心!

為期一周的出家修道會,就在耳際響起的噠噠聲中揭開序曲,三千煩惱絲隨著機械剃刀行經處而落下,在經歷象徵「煩惱無盡誓願斷」的剃除頂髮儀式後,我終於如願現了出家相。《大寶積經》云:「出家能滅除魔種,增益佛種;能摧滅惡法,長養善法;能滅除罪垢,增長福德。」我深信不疑,既已發菩提心、出離心,就以寺安身、以法安心,一念專心做好出家人。

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在出家正授《沙彌十戒》時,當主法和尚問諸戒子:「能持否?」,理應不假思索大聲回「能持」,但我在回應時倒多了分戒慎恐懼。我想,所謂的「攝心為戒」,對於一個菩薩行者而言,心存歹念等同於犯戒,真正精進的修行人,是連妄念也不起,意念與行為力求一致不二;而在受持戒法的當下,提醒自己要對心念負責任,同時讓內心保持單純、平和與寧靜,以認真嚴謹的態度修行,讓身心安定下來。

修行是苦?忍苦!

過去總覺得走路、吃飯、睡覺再自然不過,沒想到進入修道會後,居然得從頭學起。依循著佛門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訓練,而在戒會中愧任班首的我,無論是過堂用齋、隊伍行進、上殿上課等,更得引領或協助堂內戒兄如法進行,過程中須時時自我覺察每一個動作,亦牽引著周圍的人、事、物。我這才明白:「威儀是憑藉修行養成的」,而培養之道就要平日多練習,讓精神理念入骨,並以實踐為血肉,方能塑造內外兼備的威儀。

或許置身清淨環境,在覺察每個起心動念時,感受變得格外明顯。會中,安排許多佛光山學有專精、德行兼備的教授阿闍黎(尼)授課,聞法實令人喜悅,心想,當下就享受這法喜,但能不能放下隨後生起的貪執呢?同時,燠熱的氣溫實令人難耐,怕熱的我常汗流浹背,當下告訴自己:「那就好好感受這苦楚罷!」試著安忍這份苦,而不生起排斥和瞋恨。

出家真好!真好!

戒會還有更多的時間,像是跑香、習禪、出坡,甚至是盥洗與養息時間,看似例行的出家生活瑣事,彷彿無苦也無樂,該稱它是「習慣」?還是「平靜」?這時刻,我試著提起正念、不散心雜話,專注於每個動作與心念間的關聯,隱約之間,似乎體會到了澄明如鏡的觀照力呢!

七天以來,如是真切地感受天方泛白時,伴隨微涼晨風虔誦佛號;入夜時,則端坐於禪堂蒲團,靜聽如海潮音起伏的鐘鼓之聲,如此情境與氛圍,在在讓我感受到寧靜與歸屬感,這種感受彷彿漂泊的船隻得以靠岸,心頭所有的疲憊、紊亂、不安,亦逐日消去,而愈加強烈的感受,則是從來沒有過的安穩與閒適。我想,我終於回到了「如來之家」。

出家真好,回家真好。哪怕只是短短七天,那卻是生生世世的歸屬與方向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