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四十年,「李小龍會」籌辦多項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其中一項是開放李小龍的母校聖芳濟書院一間廁所,供粉絲拍照,因為李小龍曾和同學在這間廁所打架。
看了這則報導,也許有人會笑出來,有人會翻白眼,認為李小龍與同學打架有什麼光彩,有什麼好張揚,事實上,這間廁所造就了國際巨星,意含深遠。
李小龍一九五八年在學校廁所和同學打架,被德籍教師發現,認為他有武術才華,為他報名參加校際拳賽,最後擊敗三屆冠軍對手,奪得人生唯一格鬥賽冠軍,也因此培養李小龍武打根基與信心,走上武打明星之路。
凡事如刀,都有兩刃。有的老師看見學生打架,從違規面向思考,擔心學生打架會造成品德疏失,若不處罰警惕,擔心學生走上歧途。但是德國老師卻看到李小龍與眾不同的才華,替他報名參加校際拳賽,不僅化解學生恩怨,也彰顯李小龍的長才。
許多父母師長,只看缺點不看優點,恨鐵不成鋼,指責多於鼓勵,讓孩子信心盡失,甚至放棄自己,走向偏路。
教育專家常提醒家長,要多看子女的優點,以鼓勵取代責備,讓孩子有勇氣改過,有信心向上,而師長的態度,往往是救贖孩子的關鍵。「廁所打架」都能造就孩子,還有什麼不可能?
(喜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