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至心靈」,亦即福氣來了,人的心竅也開了,心思顯得更靈巧。形容人的福德因緣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思路變得更靈活、舉止更加得當 。
詩云:想前夜月下鳴琴,韻和新詩,福至心靈。——元·白仁甫《東牆記》
《禮記》曰:「福者,百順之名也。」
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尚書·洪範》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有位虔誠的太太,每天的功課,就是誦持金剛經。她的先生跟香港的一位朋友,合夥做進出口生意,因為公司行號在香港申請,所以所有事項都以美金兌換港幣計價。如此,這兩位合夥人,就香港接單,台灣製造,生意也做得順順利利。
到了年終,這位先生細想:「每次的盈餘要由港幣換回台幣,必須損失一部分的匯差。為了避免匯差的損失,所以將盈餘的港幣暫時放在合夥人那邊,反正香港的公司也是合夥人在打理。」
這樣持續兩三年,這位太太,持續每天早課誦讀金剛經數年。有一天早上,她跟先生:應該把所賺盈餘全數匯回台灣,先生覺得匯回會損失一大筆匯差,所以打從心裡不願意,這位太太不厭其煩一提再提,先生不堪其擾,就匯回一半,這樣可以減少匯損,也可以不受太太嘮叨。
事隔幾個月後,才得知香港的朋友因為合夥生意做得不錯,竟然自己再成立一家公司,不料現金周轉不靈,只好倒閉,捲款潛逃!這位太太事後回想,才發現誦經的感應竟如此的不可思議,且慶幸討回一半,若先生全不聽勸,損失就更大了。
《大寶積經》:「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兩兄弟,哥哥不愛鑽研書籍經典,只會結善緣、修福,而弟弟則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只埋頭於書籍當中修慧。
兩人投胎後,只修慧解的弟弟努力精進,得道成了羅漢,但是即使他努力和人化緣,終究沒人供養。某天他到了一座皇宮,看見裡面一頭大象,因為修成正果的弟弟有了神力,他知道這隻大象是他的哥哥轉世而來。他瞬間理解到,他哥哥上輩子和許多人結緣,修了不少福,使他現世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但沒有修慧的他,不用煩惱飲食卻落入畜牲道。而他雖然修慧有成,但是因為沒修福,不行善布施和人結善緣,所以這輩子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因此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
想要分享的是:修福和修慧同等重要。當開始修福時,智慧也跟著成長!
《楞嚴經》卷一: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態度決定我們的高度,智慧決定我們的成敗。福慧雙修的方法: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