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就讀的小學當義工,一星期只服務幾小時,所以看到老師帶班情形可說是片斷的。我們有些媽媽們常常會私下討論老師的教法與控班狀況,雖然有些老師的帶班,我們不贊同,但多半是尊重,然後和老師多溝通,以了解老師的想法,再鼓勵孩子去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導方式。
老師每天除了授課,還要處理學生所有的事情,包括:功課、品行、情緒。加上融合教育政策,班上也會有幾個需要特別照顧的特殊兒童;還要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情而「因材施教」;每天帶著備戰的心認真地打一場仗。就像一般上班族一樣,老師也會有挫折,需要找人訴苦宣洩,也希望獲得家長的支持與肯定。
偏偏在團隊裡,有個義工媽媽總是逢人便說,她就是不服她小孩的老師,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比老師好。除了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甚至對外說:「專業算什麼,我認為自己帶小孩的經驗,並不輸給專業人士,有些老師只是學歷高而已。」
於是她開始向教評會投訴、向公園一起散步的媽媽散播說那老師的帶法有多差、多糟糕,搞得老師更加挫敗而身疲力盡。
大家一直提醒她:義工是站在協助的立場,不要讓自己主觀的想法或偏見干預老師的教育方式,而且學校教評會會處理,何必這樣到處宣揚,讓那老師不堪呢。
做家長的很容易流於護子心切的盲點,只站在媽媽的立場而錯怪老師,有時也要學習聽聽老師的觀點。身為家長,很怕遇到情緒失控的怪獸老師,但我想老師也很怕遇到這樣自以為是的恐龍怪獸家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