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正在南海下潛的「蛟龍」號周五採集到岩石、鐵錳結殼及海參等珍貴海洋物種。
這次採集到的包括海山區岩石、鐵錳結殼及大量海底生物,包括白、紅及紫色的三隻海參、一個玻璃海綿和大量小蝦等等。紅色海參與普通的海參形狀和大小無異,而紫色海參則超過十厘米長,白色海參則有很多觸鬚。
這次是「蛟龍」號在南海「蛟龍海山」第三次下潛。科學院海洋研究員李新正形容:「這個海山區生物數量雖然不多,但種類很多,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隨船科學家亦指出海山岩石樣本對研究南海的形成和物質來源等都有高科研價值。
蛟龍號周五在水下潛行約四小時,最大下潛深度為三千六百一十六公尺。
在周三搭乘「蛟龍」號下潛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生物專家李新正說:「這個海山區海底生物個體數量雖不多,但種類很多,就我看到的就有六、七個大類十多種生物。很多在文獻中都沒有見過,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