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高中的小女兒,數學雖不是她的強項,但平時考尚能維持一般及格水準,還能勉強跟上班上同學。
不料,上學期有一次月考卻只考了36分,才一回家放下行囊就哭紅了眼,訴說數學的慘狀,我安慰她說,我國小三年級,就考過30多分,妳比老爸厲害,高中數學很難,妳沒那麼差。
因這事,我還想起當年我的級任導師林永祥老師,那時他剛服完兵役回來,特別有愛心和耐心,不因分數不及格而責罵我,甚至為了激勵我,還手寫一張獎狀鼓勵我不要氣餒,努力一定會有進步。讓我受寵若驚,至今四十多年了,我依然銘記、感恩在心。
我以此例子告訴女兒: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女兒終於破涕為笑。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期末成績終於及格了,而且總成績還得到班級第五名、全校第六名的佳績,也得到免繳學雜費一萬元的鼓勵。
不過,下學期數學一樣全班東倒西歪,第一次月考,有半數不及格,而她也只考了及格分數。從學校住宿返家後,心情一直落落寡歡,連吃飯聊天都提不起勁。因為她讀書做人處世,總是自動自發,不必我們操心。於是我和老婆不但沒有責備她,反而安慰她,要她不要喪志,畢竟求學路還很長。
母女一陣對談後,女兒仍然說此次月考考得很糟,成績沒有一科超過90分,愈談愈傷心。我聽完她們的對話後,反問女兒說,那有考60多分的嗎?女兒回說數學剛好60分,我說那好,把顛倒過來看,不就變成9了嗎?把小女逗得心花怒放,一展歡顏。
其實,分數只是代表學習成果的多寡,分數高表示理解吸收了,分數低顯示可能還有不懂的地方,搞懂就好了,何必拘泥在分數上呢?學業分數及格者也不代表他的人生學分就及格了呀!希望為人父母和莘莘學子們都能看清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