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常樂我淨

文/賴明亮 |2013.06.29
1632觀看次
字級
玉龍雪山因山頂終年積雪,形狀如一條銀色的玉龍橫臥山巔而得名。 圖/屠惠剛
冬天的玉龍雪山,是賞雪玩雪的好景點。圖/本報資料照片
玉龍雪山是長江南岸第一高峰。圖/劉淵澄
玉龍雪山是納西族人的聖山。 圖/王善言
著名的《印象.麗江》表演就是以玉龍雪山為背景。
遊客在雲南麗江玉龍雪山下參觀東巴木牌畫。圖/新華社
由於全球暖化加速,玉龍雪峰的冰川在最近十年間迅速消退(上圖為2004年檔案照片)。 圖/新華社
麗江玉龍雪山以險、奇、美 、秀 著稱於世 。圖/本報資料照片

那書呆(茍讀)自怨自艾了一陣,突然長聲吟道:「既已捨染樂,心得善攝否?若得不馳散,深入實相否?」玄難和玄痛都是一驚:「這書呆子當真淵博,連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句子也背得出。」

只聽他繼續吟道:「畢竟空相中,其心無所樂。若悅禪智慧,是法性無照。虛誑等無實,亦非停心處。大和尚,下面兩句是什麼?我倒忘記了。」玄痛道:「仁者得所法,幸顯示其要。」

那書呆哈哈大笑,道:「照也!照也!你佛家大師,豈不也說『仁者』?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我勸你還是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罷!」

玄痛心中一驚,陡然間大徹大悟,說道:「善哉!善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嗆啷啷兩聲響,兩柄戒刀擲在地下,盤膝而坐,臉露微笑,閉目不語,竟爾圓寂了。

(第三十回:金庸:天龍八部,卷六;星宿老怪 揮灑縛豪英)

往昔在學校念書時,看過李霖燦老師提到過玉龍雪山,一直就十分嚮往。此次恰好鴻博兄及智玲安排了這一行程,心裡頭很興奮。連數位相機因沒帶充電器來,前面幾天也盡量「節衣縮食」以留電量。不巧這兩三天來陰雨連綿,想看到像旅遊書上的雪山美景大約沒機會,但大家仍然很起勁地安排借羽毛衣及氧氣筒的事。

纜車直上空氣稀

午餐後到旅客中心搭巴士再轉大纜車上山,山間煙霧繚繞,雨勢仍大,勉強看到一些闊葉植物,在高度漸昇之後由針葉林、草本植物取代,末了則僅見沙礫和索道本身。出了車站,大夥各自向前。和興星兄相互鼓勵,拾級而上,由四五○六公尺之高度往上爬,空氣稀薄許多,雖有帶氧氣筒,仍舊是呼吸急促,愈來愈舉步維艱,腦袋中也一片空白,好像無意識地提著腳步往上爬。

真是要感恩智玲的安排,早上便發了許多巧克力餅乾,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兩個人苦力撐著,終於上了步道最高點,在四六三六公尺。雖然風雨寒澈骨,看到千百億年來的冰川就在眼前,胸中真是無上的欣喜。唯待下得步道,回望冰雕玉琢漸遠,又不免惆悵。坐在咖啡廳中,想到興奮過後,掌握不住永恆的失落感。方才恍然知道,世尊開示我們的娑婆世界即便喜樂也是無常,因無常而有苦。

納西聖山人罕至

玉龍雪山東西寬一點三公里,南北長三十五公里,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雪山。共有十三座雪峰,主峰叫扇子陡峰,迄今仍未有人攀爬成功,海拔則近五六○○公尺。亙古以來,玉龍雪山即聳立在此,為納西人的聖山。它的雪水滋養了整個麗江地區,它的山脈間的林產山產,使得納西人靠山吃山,可以存留於此,真可謂澤被世人。雖如此,滄海桑田的變化,仍然無法避免。

而人世間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恆常,帶給我們快樂和清靜的心靈呢?佛陀在三千五百餘年前出家,要修行的便是自我解脫的道理。在經過數年的苦修,終在菩提樹下悟道,而且嘆道:「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果人能夠依照他老人家教導的道理和方法真正去修行,那麼凡夫即可成佛,而可以化煩惱為菩提。

白沙壁畫現啟示

早晨在白沙壁畫的村落裡,一幅明代的畫中也透露相關訊息。入門左手的壁畫是孔雀明王尊佛的開示圖,右側是普門品中的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以度之」的畫,而在中間的則是釋迦佛開示圖。旁聽者則有顯密沙門,天人菩薩等依次羅列其間。導遊小鄧特別提醒大家,沙門眾可是很認真地在聆聽著,而天人眾則相貌各異,亦有心不在焉者。

下得山來,再去看白水河的王水寨,憶起李老師書中描述,今日一見,果不虛傳,東流江水滾滾,千億年來皆如是,而我們的歷史任務如果只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則和蟲魚鳥獸無異。加上「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雖有向上提昇,然而若僅止於此,則許多世界長久以來的哲學和宗教思考豈非白費而無益世人。因此知道其中必有可以斟酌的空間。今日得見玉龍雪山和王水寨,更令我想到佛法終極目標之常、樂、我、淨。

~於麗江林家客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