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綠以李錫奇版畫見證友誼

文/李宗慈 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2013.06.27
3529觀看次
字級
文藝訊息 文訊雜誌社「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七月十八、十九日預展,七月二十日拍賣暨展售會,於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詳情:http://auction.wenhsun.com.tw。右圖為參展作品,李錫奇版畫〈金曜日之歌〉,林綠捐。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李錫奇版畫〈夏之影〉,林綠捐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本名丁善雄的詩人林綠,曾於大學時期與張錯、王潤華等人共同創辦《星座》詩刊,並參加「大地詩社」,談起老友李錫奇與當年文壇風雲,電話裡盡是滿滿的回憶。

話說五○年代末期,台灣畫壇受到國際美術潮流的影響,掀起了現代藝術運動,不少年輕藝術家接受西方現代美術思潮和新素材應用的觀念影響,主張自由表現,強調個性的發揮,不再拘泥題材,且隨著盛行的抽象畫為主要面貌,再藉由中國文化傳統精神表達出來。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李錫奇、秦松、江漢東結合楊英風、陳庭詩、施驊等人共同成立「現代版畫會」,認為版畫在造型藝術中,自有其獨立自主的價值存在,他們不再是插圖或故事性的說明,改以抽象的表達方式強調個人的面貌及表現心靈的含蓄。也由於李錫奇、秦松、陳庭詩獲得國際版畫展大獎,使台灣版畫在國際藝壇上逐漸受到矚目而奠定了中國版畫在國際版壇上的基礎,並且加速版畫藝術的現代主義傾向,許多油畫、水墨畫家如吳昊、朱為白、歐陽文苑、林燕、鍾俊雄等也投入版畫創作,並加入畫會。

一九五九年李錫奇結識夏陽、霍剛、吳昊,這時期他的作品主要為線條式的木刻畫,是以一種綿延且壓縮景深的方式構圖,捨棄纖細描繪,強調線條結構的美感與力度。也因此在一九六○年代以後,李錫奇從事線性構成的優雅建築造型木刻版畫,也嘗試以民間賭具骰子、牌九為素材發表,並且成功的在書法元素裡,找到嶄新的視覺語言。

李錫奇是一個極為樸實低調的人,他也是一個熱情、寬厚和對藝術有著敏銳感知力和洞察力,以及對藝術執著的人。

李錫奇的特殊,在於他成長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區域──金門,和一個特殊的「當別人享受藍天的時候,我們卻只能臥在防空洞裡打哆嗦」的時代背景。在這樣特殊背景中,文化超越時間、空間、意識形態,體現成民族的文明意識及認同感,成為不同於他人的李錫奇。也因此,李錫奇總站在當下的歷史對文化的根不斷進行精神的叩問。

懷想當年,在新莊教小學的李錫奇,大年初二有個老外找到校長,說要買畫,校長帶他來找李錫奇,賣了八百元,那時小學老師的月薪才一千塊。

當年,因為席德進單身,每到過年沒地方去,李錫奇就請大家一起來家裡過年,開心一下。後來人愈來愈多,商禽、楚戈、辛鬱、逯耀東都來。李錫奇的太太詩人古月,總要連煮四、五天的年菜,大年三十是親戚;畫家及文友初二來,說是「回門」! 因為李錫奇「定位是朋友,就一輩子是朋友」,因此過年到他們家,可是台北文化界聞名的「家宴」。

一九三四年「波麗露」在當時繁華的大稻埕──台北民生西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開設;光復後,「波麗露」成為文人聚會的地方,李天祿、古龍、詹天馬、周添旺、鄧雨賢等音樂、藝文界人士都常在那裡約會,談文學、談繪畫、談音樂。

六○年代的文藝青年,在「野人咖啡屋」所在的地下室,放西洋音樂、披頭四、搖滾樂跳舞,這些充滿前衛的英文歌曲、搖滾樂,震得人幾乎站不住腳。不少文藝青年來到「野人」,體驗人與人擠得很近的感覺。畫家席德進在人聲鼎沸中為人作畫,林懷民也在這裡體驗叛逆。

至於陳設簡樸的「明星咖啡館」,帶著些許歐洲古風,有點洋派,有點沙龍氣息。《創世紀》詩刊常在這裡校稿,《文學季刊》也在這裡煮茶論文。黃春明、陳映真、施叔青、三毛、林懷民、蕭颯、張毅,還有詩人紀弦、洛夫、張默、商禽,劇作家姚一葦等,都是「明星」的常客。後來也都各自成為文壇的明星。

而「作家咖啡屋」是由一群作家集資經營,他們是洛夫、羅門、梅新、羅行、吳東權、鄧文來、姜穆、趙琦彬。當時這些文友正在辦《草原》雜誌,嚮往能夠養個像「新月書店」那樣有品味的書店,於是湊錢經營咖啡屋,希望賺了錢再去開書店。初期「作家咖啡屋」辦得有聲有色,每個月定期舉辦朗誦會,由作家親自上陣,但每個月的營收都是赤字,最終只好黯然落幕。只是咖啡屋結束了,卻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一個長髮的女孩和一個詩人的故事。

回頭再說起林綠和李錫奇,在那個繽紛熱鬧也真誠的年代裡,也在各場畫展、畫會中,他們進出台北「野人咖啡屋」、「明星咖啡館」或「作家咖啡屋」,與席德進、廖未林、許常惠、邱剛健、黃華成,或者是張菱舲、馬森、李哲揚、林絲緞、奚淞、龍思良、高山嵐、周夢蝶,也或許還有白先勇、陳映真,他們或擦身而過,或頻頻互動、彼此唱和,成就著文學與藝術的曾經。那是一個我沒來得及參與的年代,但是卻在歲月的追擊中一一沉澱。

這兩幅李錫奇絹印版畫作品〈金曜日之歌〉、〈夏之影〉,線條運轉形成彩帶旋舞般的躍動,而延續不絕的線條,展現出迴盪的氣勢與神韻,線性色彩漸層變化,將暗面作為背景,以亮面漸層線條為主,彰顯線條更具立體感與空間感。這是四○年友情的見證,是買一送一的禮物。身邊的兩幅,林綠說,就捐給《文訊》,亦如另外兩幅,永遠存放在那位長髮女子的家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