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6千萬師生 齊上神十太空課

 |2013.06.21
1648觀看次
字級
神舟十號女太空人王亞平昨天上午在天宮一號為大陸學子進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圖為太空失重條件下的水球演示。圖/中新社
瀋陽第一三四中學的學生在大陸首次太空授課期間由老師引領探索「神州」系列太空船。這次的太空授課引發學生的太空熱。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昨天舉行首次太空授課,由「神舟十號」女太空人王亞平對全大陸八萬多所中學、六千多萬名師生講授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等現象。她說:「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昨天上午大陸的第一次太空課開講,主講人為神十女性太空人王亞平,指令長聶海勝配合授課,另一位神十太空人張曉光擔任攝影師;地面課堂活動主持人是大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一○一中學物理老師史藝。

這堂太空授課由地面課堂先開始上課,大陸師生們首先觀看講述太空人太空生活的電視短片「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上午十時許,地面課堂建立與「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的雙向通訊連接,太空授課正式開始。

王亞平首先為地面師生講授太空重量測量,展示兩個完全一樣的彈簧分別固定兩個重量不同的物體,還在太空中展示了用在太空重量測量的「質量測量儀」,解釋物體重量的計算方式。聶海勝則使用這台儀器測出他在太空的體重是七十四公斤。

接著,王亞平又進行太空單擺運動、太空陀螺運動、太空製作水膜和太空製作水球等多項科學實驗操作,同時講述上述操作背後有關在失重環境下的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等物理現象和原理,並與地面課堂學生互動。

神十太空人也在與地面學生互動時,回答關於太空船等太空航行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措施、太空人對抗失重方法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被問到在太空中看到窗外景色和地面上有何不同、能不能看到UFO、星星會不會閃爍等問題時,王亞平表示,「透過舷窗,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地球,還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UFO。」

王亞平也解釋了由於太空人身處太空中,處於大氣層之外,沒有大氣的阻擋和干擾,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星星就不會閃爍了。

她又指出,由於沒有大氣對光的散射作用,在太空中看到的太空不是藍色,而是黑色的。

王亞平還告訴地面課堂學生一個奇妙的現象:「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因為我們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整個太空授課大約一個小時結束,神十太空人將繼續在「天宮一號」進行太空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神十太空船已在太空軌道飛行八天十六小時,太空人身體狀態良好。

有關專家表示,太空授課活動是大陸載人太空飛行中的首次教育類應用任務,將可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太空、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回信給全球首位太空教師

此外,王亞平完成太空授課後,也在「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透過電子郵件向全球首位太空教師、美國前太空人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發出回信。

報導說,王亞平的信首先表示,在遙遠的太空接到摩根的來信,她和同事感到很高興。她並告訴摩根,已順利完成太空授課活動,與千萬大陸學生一起分享太空的神奇和美妙。

王亞平還指出,太空寄託著人類美好的嚮往,知識是走向太空的階梯,「我們願與您一道為開啟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夢想共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