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孫子兵法】 別輕易玩火

姚儀敏 |2013.06.19
1601觀看次
字級

想像一下,在既無火藥也無飛彈的年代,用烈火焚燒敵軍的人馬、糧草、營房、武器和設備,所造成的恐慌和災難,是否等同於現在使用炸彈般恐怖?

火是能源,也是武器,它的殺傷力雖然遠遠不及火藥等「熱兵器」的爆炸能量,但是別忘了,《孫子兵法》是在火藥發明前一千多年,那是個被雷打到以及看到火山爆發都不知道原因的年代,在那樣的技術水準下,孫武卻已指出「發起火攻,必須考慮選一個乾燥起風的日子,並靜觀敵軍如何應變」之類的問題,不能不說他對火攻下了一番研究工夫。

以今天的眼光看,所謂「火攻」就是用激烈的手段來達成目的,基本上與丟手榴彈、原子彈等暴行無異,目的都在摧毀環境並造成大面積傷亡;所以孫子建議非到緊要關頭或有絕對把握,不要輕易「玩火」,以免傷到自己,〈火攻第十二〉說:「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歷史上有名的火攻案例,包括戰國時代即墨的守城將軍田單,用「火牛陣」打敗燕國而收復齊國失土;還有影響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幾場重要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的關鍵是曹操火燒袁紹軍糧;赤壁之戰的關鍵是吳軍火燒連環船;夷陵之戰的關鍵是陸遜火燒蜀軍的營寨。

至於孫臏在馬陵道旁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讓龐涓點火查看最後遭到齊軍伏兵圍剿拔劍自刎,也算間接與火有關。

我們常說:「水火無情」,孫子在〈火攻篇〉中把「火攻」和「水攻」做了比較,平常柔弱的水,縱使累積能量形成海嘯,仍不比上火攻直接而強烈,「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孫子認為用水來輔助部隊進攻,雖可把敵軍分割隔絕,卻不能焚燬軍需物資,所以不如火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