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複習國文科,國文老師建議不要貪多,「溫故知新」將六冊課本好好讀一讀,釐清原來不太清楚的觀念;由於指考時間壓力大,要加強閱讀速度,並養成寫作習慣。
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明慈指出,很多考生都敗在「寫太慢」,指考只有八十分鐘,要作答二十四題選擇題、兩題非選,時間分配很重要,建議考生用三十鐘完成選擇題,剩下五十分鐘寫非選題。
李明慈表示,一定要熟讀四十篇古文,近七年來,非選擇第一題幾乎都是從這裡取材,且占了十八分。國文今年仍考九五課綱,四十篇古文以各家版本共同選文情形,分為A、B、C三類,命題比率依序遞減。四到五家版本都有的就是A類選文,不限制命題比率,考生一定要熟讀,並注意成語。
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指出,讀古文不是只有翻譯文意,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作者的思想及立場,呈現出的當時文化等,需要賞析及評論。讀白話文時,應了解作者的文學表現技巧,比較作家風格,例如楊牧〈十一月的白芒花〉及琦君的〈髻〉內容談的都是母親,可比較處理方式及作家風格差異。
練習寫作很重要,陳嘉英說,考生至少一周要寫一篇,每天可花五分鐘找題目,「想一想要怎麼寫。」李明慈表示,近年作文題目多強調從生活出發,建議考生要結合自身的經驗,有自己的觀點,先整理過,要運用時即可派上用場。
陳嘉英說,現在應該做近幾年的考古題,針對覺得陌生的題目,釐清觀念。如果讀累了,可看報紙社論,或讀報章雜誌上重要人物的訪談或事蹟。(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