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痴 重建17棟明清建築

 |2013.06.19
1556觀看次
字級

【新華社電】中國河北省保定市五十二歲的古宅痴劉希樂,十一年來奔波於安徽、江西、浙江多地,一磚一瓦遷移,成功在徽園復建十七棟明、清時期的安徽古宅。對因木雕收藏而與古宅結緣的劉希樂而言,盡最大努力搶救那些即將逝去的老房子、讓承載著文化內涵的安徽古宅重現生機是他最大願望。

劉希樂說,見到這些老房子,就被它們歷經歲月的滄桑感和精美雕工深深震撼,不忍心看它們破爛下去。有的老房子裡甚至還養著豬、牛,嚴重威脅到老房子安全,痛心不已的他決心跟時間賽跑,把它們一件件「帶回」家鄉。

劉希樂修葺老房子如今邁入第十一年,在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翰林第」裡,劉希樂如數家珍地講起背後故事。他說:「據當地老百姓說,這個房子裡出過三個進士,一個欽點翰林,所以叫翰林第。它的雕花、造型都比較獨特,天井造型也跟別的房子不一樣,很有保存價值,代表了徽派建築的特色。」

在原址拆解老房子是考驗耐力的技術工作,對技工師傅的技術水準也要求極高。為確保復建照原構造進行,從門板到雕花的每一個部件都要編號,並透過照片逐一記錄;僅「翰林第」一棟建築就花費三個多月拆解。

為了讓復建後的老宅盡可能接近原貌,劉希樂找尋同樣富有歷史的建築材料。從二○一○年動工至今,占地五十餘畝的保定徽園已完成了十七棟古宅的復原。劉希樂說,如果進展順利,徽園將在三年內完成,總共復原二十餘棟老宅,每一棟古宅都具特色,展示不同文化內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