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創作,於是很自然地往手工藝發展,這當然就需要處理空間、色彩以及各種材料。
早期的櫥窗設計師身分,讓我得以在各種活動、展覽與沙龍中遊歷數年,之後進一步學習成為平面設計師,投入活動規畫、布置以及裝潢的行列,也在實習時從兩位大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後來我負責巴黎以及法國東北區各種展覽的構想、執行以及計畫管理,在持續十八年的工作期間,常常需要直接跟裝潢人員、設計師、細木工以及櫥窗布置專家合作。展覽會場裡的攤位布置工作不僅需要不斷地變化創新,還經常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非常高興能在2004 年的復活節遇見工藝創作家艾瑞克.齊佑馬(Eric Guiomar),他是蜂巢法及瓦楞家具橫隔板製作法的發明者;想當然爾,這些都是我在巴黎學習的收穫。那個時候的我非常熱愛顏色與形狀,也對運用粗糙的質材很有興趣,而現在則特別喜愛瓦楞紙,我是完全地投入在構思瓦楞家具以及其它裝飾用品的這門藝術裡了。
擔任櫥窗設計師時,我能夠運用瓦楞紙為客戶構思作品。用回收的瓦楞紙來創作家具以及飾品,對我來說是很合理且重要的事,因為很多人都對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地球的命運感到憂慮,況且,每年都有好幾噸的紙箱被當作垃圾丟棄呢!
在這樣的創作前提下,以家具的外觀而言,我最常使用的是尼泊爾紙。這是很有趣的環保概念,因為這種紙不僅手工製成,原料更是來自每六至八年就長成的一種灌木──洛克塔(Lokta);另一方面,無論上色或上漆,我都選用水溶性或不傷害環境的產品。
原則上,我為那些希望擁有獨特家具的客戶創作,讓客戶及其形象能夠藉著這些家具表現出來;我也為關心環保的公司和劇場工作,後者希望的是能輕易搬動且採用回收物資做成的製品;另外,我也為那些喜歡DIY且希望能夠快快樂樂創作的人開課。我同時也在高中授課,為的是讓學生發掘用來製作裝飾品的技術,事實上,瓦楞紙是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創作材料。
你可以說,這六年來我都在「做自己」(作者的姓氏Carton就是法文的瓦楞紙)。在這個手工藝創作中沒有局限,所有的形狀、所有的風格都有可能。

大象書架
這個用來放兒童圖書的書架,是放在連接兩個房間的走廊上。這個家具訂製的要求是:必須有動物的外型,不能做得太深,也不可以蓋住電燈開關與插座。
這個書架有兩個抽屜,一個在大象頭部,一個則是藏在兩隻腳之間。較下層的書架用來放妹妹的書,哥哥的漫畫則放在上方或是耳朵裡。
這隻象上了顏色,還用有非洲圖樣的包裝紙裝飾,眼睛部分則使用了黑色的旋鈕來表示。

長頸鹿櫥櫃
這是個會讓小朋友很開心的櫥櫃,不僅造型活靈活現,而且有許多抽屜,甚至連脖子都變成了書架。這隻長頸鹿能夠將屋子裡許多東西都收納進來,至於顏色,更是不分男孩、女孩都會喜歡。更炫的是,眼睛後頭也別有洞天!
曲線櫥櫃
我選擇讓這個有著優美曲線的櫥櫃裸露出紙板的原色,這樣就能看到家具原始的樣貌。另外,我用了尼泊爾紙來表現抽屜正面的色彩,以及櫥櫃內部的一些裝飾線條,木質的抽屜旋鈕也呼應了紙板的原色。此外,整件家具都上了透明漆。

兒童沙發
這張沙發也是小孩房裡的家具。表面是用撕成小塊的紅色、金色宣紙包覆,扶手上裝飾性的金色圓球下方,還加了紅色的流蘇。整張沙發都上了透明漆。
瓦楞紙
用來製作家具的瓦楞紙板,都取自回收的瓦楞紙箱(擋風玻璃、電氣用品、除草機或寢具等等的包裝材料)。由於面積都很大,一片這樣的瓦楞紙就足夠用來製作家具的表面。
數以噸計的瓦楞紙通常都被輕率的丟棄,所以能利用它們再好不過了。
再利用是一種有用又有創造性的回收,況且還賦予了這些紙板新生命,但是在製作時,還是要根據家具的大小來選擇不同的瓦楞紙。
我們最常用的通常是雙層(楞)瓦楞紙,單層(楞)瓦楞紙比較常用來包覆尺寸較小的作品,或較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因為單層瓦楞紙較不牢固,無法用來當作家具的架構。
根據家具的不同,你可以把表面或是基底做成雙層,不然就是用三層(楞)瓦楞紙;要作家具表面的,必須選沒有折痕、挖洞或是明顯商標的瓦楞紙,至於內部用的,就可以選比較不那麼完美的瓦楞紙。
瓦楞紙擺放的方向會影響家具的牢固性。瓦楞紙的楞條必須與地面垂直,也就是楞面要直放。此外,橫隔板也可以讓家具更加堅固。
瓦楞紙板接合要訣
當紙板長度不足以覆蓋家具的某個表面時,你可以將兩塊厚度相同的紙板側面黏在一起接合起來。不過,即使選擇了兩張雙層瓦楞紙板,不同厚度的差異還是看得出來, 接合處並沒辦法隱而不見。但如果將接縫放在某個弧度的凹處,就比較不明顯,也就是說,要避免把接縫放在曲線的凸處。
最後,別忘了在每個接縫處貼上牛皮紙膠帶,這樣能讓兩張紙板的接合更穩定。
想知道瓦楞紙的哪一面最堅固,就要仔細觀察紙板側面的楞條:最細的部分往往是最耐壓的一側(也就是上漆、上色的那一面),當作家具正外側的,應該就是這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