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山更翠 詠桐花

文與圖/洪長源 |2013.05.29
2654觀看次
字級
雪般的油桐花瓣

花白山更翠

四月底至五月如果上中山高速公路,到了三義路段,望向東邊的山坡上,一樹樹油桐花染白山野,煞是美麗;或是走北二高,或是走三號公路,都可以在北部山區看到美麗的油桐花盛開。

油桐花,那純潔的白,就像新娘的嫁裳,令人心顫更心歡,在山林的襯托下,感覺每一簇都是一首歌,在青山綠野傳遍,也在心中蕩漾起飄逸、優雅的感情。

曾經到過阿里山、太平山、五指山、關山欣賞那美麗萬千的雲海,就像是仙人的故鄉,真想讓人踩雲尋仙去。然而看到這美麗的油桐花,卻又像是天上的雲,因鍾情人間而選擇在油桐樹上住了下來,不再隨風流浪。想到雲都來到人間居住,我們又何須踩雲去尋仙呢?油桐花就是這麼令人鍾情的花啊!

油桐原是客家人種來採果煉油,又因木質輕,可用來做木屐、火柴棒、便當盒的材料,所以曾是很具經濟價值的木材,因而大量種植。但隨著時代演進,塑膠拖鞋取代木屐,打火機取代火柴,便當盒改用保力龍或紙質,因此油桐的經濟價值不再。但留下美麗,勝過有形的經濟價值,成為鄉土資產,讓人喜愛,讓人歡頌不已,這是我們的榮耀,因為在我們的土地上有著如此奔放的生命力,怎不令人高興呢?

詩人說:「鳥鳴山更幽」,因油桐花我悟到了「花白山更翠」的意境。

詩人又說:「青山不老,為雪白頭。」原來可以令青山白頭的不只是雪,還有油桐花;油桐花讓青山白頭,卻不會讓青山老,反而展現青春活潑、意氣風發的萬丈豪情,為大地注入無限生命力,有了油桐花,山不僅讓人感到壯,更令人感到美,還代表著客家原鄉的無限風情。

山間有些人家,居家四周皆是油桐,本來選擇在這山林中居住,已是一種羨人的超俗了,如今又有片片皆可入詩的油桐花相伴,說實在的,任誰也不想再走向繁囂的世界中。看那白白的花瓣開滿樹,落滿屋頂,積滿庭院,有冬天的雪景,卻沒有冬天的蕭瑟淒寒,真是羨慕有幸居住於此的人家,自擁山林的清幽寧靜,尤其在這花開季節,更有一份割捨不了的愛,愛山愛花、愛家居生活。

古典詩詞裡的貴客

到了冬天,油桐一身綠葉落盡,光禿禿的樹枝頂著天空,頂著白雲,又是一種無限滄涼的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就是如此的看待它,用它來描寫自己失意的心境。

記得有一年秋天到東勢林場,夜間散步在油桐樹下,正值農曆十八,天空晴朗無雲,山林清幽,九點鐘過後,月亮剛好掛在那綠葉落盡的枝椏間。啊!原來蘇東坡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多麼詩意又詩情。

原來油桐不只花開美麗,光禿的樹幹亦是美麗,而且時序分明,「梧桐一夜落,天下盡知秋。」當然,葉落盡,冬天來,油桐又開始孕育下一季的生命力了,不管它是以何種外貌展現,總有可入詩的情懷。雖然人們不再穿木屐,不再使用火柴,也不再用木製便當盒,但對它,依舊是心中永遠的愛。

油桐是低海拔植物,所以不必深山,走一趟桃竹苗丘陵坡地都可看到它美麗芳蹤,與它邀約,必然可以帶回很多意念,每一片花瓣都是一首詩,一曲歌聲的開端,畢竟油桐是大自然美麗的化身,是屬於古典詩詞裡的貴客,更是現代人尋幽探勝的好朋友。

客家的原鄉情愁

客家人之源流及遷徙,始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來又因五胡亂華、唐末藩鎮割據、南宋末年,蒙古南下,諸多歷史因素使得他們逐漸南遷,因此寄居外地,故稱「客家」。到了明末清初,一部分遷至台灣來,定居於桃竹苗一帶。因多次的遷徙與顛沛流離,因此造就他們刻苦耐勞,勤儉團結,不畏強權的個性。這在客家的食衣住行,所使用的文物器具中都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來;客家的家訓中有「一等人忠臣孝子,二等人讀書耕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畢生勤儉成家業,為願讀耕教子方」。所以客家文化其實就是一部教忠教孝的好書,不僅客家人當遵行,生活在寶島上的每位子民都當效法。

油桐具有多功能的用途,而且對於生長環境並不挑剔,跟客家人的習性相仿,所以油桐與客家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桃竹苗三縣的台地上居住著全台半數以上的客家人,他們因來台較河洛人為慢,故只能選擇較為貧瘠的山坡地居住,不管這是偶然或是必然,兩、三百年來他們在這裡開山闢地,孕育出特有的生活方式與人格特質,桐花,正是這一段歷史最好的見證者,所以四月底、五月初我們來一段「詠桐花」,是為土地而歌,更為客家人而讚。

當四月的日子來臨,油桐花換上新裝,我們也該對客家的原鄉情愁有所依戀,有所表示,那就以最忠誠的心,最美麗的儀式來趟桐花祭吧!

自然的禮讚

微風起,桐花落,每年初夏桃竹苗山區,正下著五月雪。

喜悅花的美,自然也就喜愛這一塊土地,有土地的愛,才有土地的美;有自然的關懷,才有自然的禮讚。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就讓人體會到愛護自然,保護山林的重要性了。

只要山水永在,只要土地之情不變,油桐花必然年年盛開,展現山林之美的最高圖騰,與客家熱情活躍的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