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藥草喻品》是以雲雨喻佛所說法,如一雨普潤大地草木;雨唯一味,而諸草木各有所差別,隨其所需而攝取雨量。同樣地,佛所說法,唯一味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如大雨一味,普潤眾生。
佛以此種種方便開示佛道,目的無非令眾生達於一切智地,所謂「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一切智地」指的就是諸法實相,亦即是一切智慧之意,如《法華經》云:「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一切諸法之所歸趣」及「於諸法究盡明了」,指的是如來能了知一切諸法實相,故示眾生一切智慧。因此,佛為令眾生達於一切智地,而以種種方便開示佛道。「實相」,就眾生所達而言,即是一切智地。
佛陀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就是因佛陀到他的故鄉佈教的因緣而得度。
有一次,佛陀到須菩提的故鄉行化。鄉人紛紛傳說佛陀是一切智人,論到智慧,世間上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這樣的議論傳到須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也跟隨鄉人皈依了佛陀。
須菩提家中一向信仰傳統的婆羅門教,現在父母為什麼跟隨鄉人輕易地改信佛陀呢?這讓須菩提深感困惑。
有一天,須菩提的父親向他說道:
「空生!你常常自以為很有智慧,已經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從佛陀來到本地,全鄉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還想請佛陀到家中供養。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須菩提心中很不服氣,回答道:
「你們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許就很平凡了。」
須菩提雖然這麼說,但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感動力?在須菩提一向平靜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時才能見到佛陀。他想,萬一佛陀很忙,不能來怎麼辦?所以在這一天的夜晚,須菩提便偷偷地先去看看佛陀的樣子。
夜晚涼風習習,須菩提獨自走到佛陀說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說法,四周亮著火把,千萬聽眾在聆聽法音,佛陀的身後還放出光明。佛陀身相太圓滿、太莊嚴了,實在超過須菩提的想像之外。
佛陀說:「世間是不應該相爭的,本來就沒有人我的分別,大家合起來就是一體。一切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一項東西能獨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然是互相依賴生存,施慈悲恩惠給眾生,看起來像是為人,其實對自己有著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慈和,所說的道理令須菩提很感動。須菩提擠在大眾中,偷偷地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說法後,回到信眾準備的靜室中休息。須菩提徘徊在門口,他想會見佛陀,但又沒有勇氣。
佛陀像是知道須菩提的心意,站在門口問道:
「你是誰呀!到我房中來坐,我和你談談!」
「我是須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 須菩提就是你,我早就聽說你是村中最聰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聰明的人,對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嗎?」佛陀慈悲親切地問。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會很歡喜,我很榮幸有佛陀做我的老師。」
佛陀很喜歡須菩提,從此須菩提成為佛陀僧團中傑出的弟子。這就是佛陀以智慧教導,讓弟子能達於一切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