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毒澱粉」事件愈鬧愈大,造成社會恐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追溯源頭,發現使用「順丁烯二酸」的技術,來自一位相關業者尊稱為「王老師」者所發明。食藥局前晚已請台南市衛生局與王老師連繫,希望有助釐清案情。
據了解,王老師是某高中職退休的化學教師,熱中投入食品技術;食藥局在清查王的資料與背景,更發現他早於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七日向經濟部申請「食品用修飾澱粉之製造方法」專利技術,其中的關鍵成分正是順丁烯二酸。幸好當時未通過。
王若無參與生產 不會被罰
食藥局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表示,這次生產澱粉原料的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台南地區,原因就在於王老師是台南人,在他技術指導下,當地不少製造廠商都援用這項技術,製造口感高人一等的化學澱粉。
衛生署及各縣市衛生局大動作稽查,販售及製造廠商都須受罰,那幕後的王老師是否也必須面臨罰責?答案則出人意料,潘志寬說:「可能沒有。」
潘志寬解釋,如果王老師僅提供技術,但沒有實際參與生產製作,業者就必須自行承擔風險與責任。此外,王老師如果向食藥局提出申請登記,希望順丁烯二酸用於澱粉製造,甚至還可能通過。
他國不當毒物 歐訂容許量
潘志寬表示,目前衛生署核准二十一種化學用澱粉原料,順丁烯二酸並未在列,但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將此化學成分當成有毒物質,歐洲甚至訂出容許量。因此,王老師若向食藥局登記,希望政府放寬使用標準,只要符合標準值,也就是衛生署比照歐盟訂出安全劑量數值,那順丁烯二酸很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二十二種可用於製造澱粉的原料。
潘志寬直言,如果將順丁烯二酸與目前二十一種核准用於澱粉製造的成分相較,安全性不一定會比較低,只要限量使用,應該無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