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參議院的調查小組指出,蘋果公司過去四年來在海外的營收將近千億美元,但支付給任何政府的公司所得稅卻非常少,或甚至沒有;這項發現也引發改革美國稅法的激烈辯論。
參院的永久調查小組已對蘋果公司的稅務操作手法進行長久的調查,預料在二十一日的聽證會就會公布結果。屆時將出席作證的蘋果執行長庫克,預料將會提出系列的稅法改革建議,以讓美國企業有強烈誘因將海外所得留在外國分公司。
參院的調查顯示,蘋果公司過去四年的海外營收至少有七百四十億美元,但公司善加利用愛爾蘭與美國稅法中的一些技術細節,實際支付的公司所得稅卻幾近於零。不過,這項調查並未發現蘋果有任何違法行為。
共和黨參議員麥肯則說:「他們往往省略不提故事的下半部,蘋果事實上是最大的避稅企業之一。」麥肯說,所有意圖逃避稅務的美國企業當中,蘋果是「最糟的違規者」。
參院調查小組的報告聚焦在蘋果設於愛爾蘭柯克市的多個事業部,蘋果公司的歐洲、中東、印度、非洲、亞洲與太平洋地區業務,都以柯克為根據地,這些分支在美國國稅局(IRS)的管轄之外。
IRS只把總部設在美國的企業列為美國公司,而愛爾蘭只把由當地管理與控制的企業視為當地公司,但蘋果的分支是由美國管理。也因為如此,蘋果在海外的多數營收,都沒有繳稅給美國或愛爾蘭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