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那棵榕樹下

郭軍林 |2013.05.16
1249觀看次
字級

每次經過鄰近台中市公園的中興堂時,我總是腳步放緩,留心前面的噴水柱。水柱時高時低地,有節奏的表演水舞。這場舞蹈吸引不少人圍觀,我是其中的一個。水珠由低向高,我的心情也隨著攀升,往下降,難免有些失落。就是水柱起落的地點,勾起我塵封的往事,那兒曾經發生一段故事,像水珠般地有高有低。

小時候,大約在近五十年前,中興堂還未設立,那兒是公園後門,爸爸在後門外邊的一家路邊攤替人幫傭。攤位旁是棵大榕樹,平時遊客會來攤位吃點麵食。

我雖不算客人,憑著是爸爸的小兒子,我常常下課後,自己一人找爸爸去。家裡沒有媽媽在,我如果想見她,只有半個月一次,讓爸爸帶我去醫院看媽媽。家裡比較清冷,我待不住,麵攤有爸爸在,小腳總是飛也似地溜到那裡。

客人少的時候,我會大方地坐在位子上,小腳特別有勁,墊起腳尖跨上椅子。這時候,榕樹的葉子偶爾會飄在桌上。我抬頭望著榕樹,茂密的大樹如同一位巨人,它高大無比。攤位靠著它,遮陽擋雨,夏日陽光熾熱時,若有陣陣微風吹來,榕樹的樹葉會發出沙沙聲,像把扇子輕搖,除去一身的燥熱。

爸爸端來一碗麵,叫我吃。我含笑地點頭,說聲謝謝。爸爸問我,「功課寫完了嗎?」我又點點頭。老師交代的作業我還沒寫,擔心屋子空蕩蕩,我特別跑出來。我喜歡看爸爸,他的身邊的大榕樹更吸引我的注意。小時個頭嬌小,榕樹的大已算是比登天還難。

記得電影《月宮寶盒》播映時,影片中從海邊漂流的神瓶變出來的巨人,為了報答男主角阿布的恩情,滿足他的三個要求。眼前這棵大榕樹好比是那個巨人,它保佑麵攤和爸爸,並且賜我吃免費的麵。巨人滿足男主角三個願望,榕樹比它厲害的多,每天讓爸爸滿足我的願望。

以後,作業被我時常遺忘,榕樹的巨大影子反而一天天地在我的內心擴充。在榕樹下吃麵,爸爸又陪在我身邊,頓時覺得好威風。我不再擔心什麼,一切都是託榕樹的幫助。面會榕樹,整天是開開心心地。

當客人滿座時,我的願望暫時要延後了。只見熱麵湯盛出來的麵熱氣騰騰,爸爸在老闆身邊切滷味,老闆的臉如同罩在晨霧中,顯得有些朦朧。榕樹的巨大在煙霧裡像是真的從「神瓶」幻化出來,端坐在顧客面前,滿足客人吃的食欲。

我在榕樹的另一邊,邊想著神瓶的魔力,邊用小手在地上畫起瓶子來。先是瓶身要有圓肚子,如懷孕的母親;接著是外貌,畫個人類鼻子的形狀;最後是木塞,要描出古早時酒瓶頂端的蓋子。畫完全圖,再看顧客吃得盡興的樣子,一顆心雀躍地幾乎要跳出來。

那天夜裡,爸爸臨睡前,又問我一句話,「你在榕樹旁都畫些什麼?」我連忙說:「神瓶。」神瓶?廟裡就有,幹嘛要在地上畫。我說,不一樣。等他搞清楚是影片中的神瓶,我已漸漸入睡。爸爸沒問我作業,卻一逕繞著神瓶打轉,莫非他也想起了什麼?

爸爸是行伍出身,以前隨部隊轉戰南北時,經過一些寺廟。廟裡擺著神瓶,裡面盛水,插著楊枝,寒天凍地的那一刻,爸爸睡在廟裡,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聖像看著世間眾生相,祂也看到了爸爸。砲聲隆隆,廟宇也是轟隆轟隆,爸爸心裡一陣悲戚,能在廟裡清修多好,省卻人間的紛紛擾擾。

他的家留下奶奶、爺爺,無法跟著爸爸。離開的時候,年輕才二十歲上下的人,眼睛的淚水滂沱大雨地沒完,看得老人家的鼻頭一酸,用暴出青筋的枯手擦拭點點老淚。一步一回頭,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別多少時間過去,砲聲占去其中好大的一部分,從此家人分隔海峽兩岸。

榕樹下的爸爸工作就是切菜、端麵和洗碗、掃地,這些事給他做,很快便輕車上路。原本是接受媽媽做飯的他,自從太太病得非住院不可,習慣當老太爺的他只好當起「家庭煮夫」,一肩挑下四個孩子的照料責任。「爸爸,爸爸……」的聲音灌滿整個屋子,吵得好不熱鬧。

我與哥、姐和妹不同,他們跟鄰居孩子玩打陀螺、打彈珠和跳房子,我下課書包一丟,直奔爸爸的懷抱。媽媽往日在家,我常黏著她,晚飯後躺在她的腿上,聽她敘述娘家的故事。她說著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往往無意間透露她與爸爸初相逢的趣聞。「我跟你說,孩子,以前你爸爸騎馬和部隊進駐我們家鄉鎮上時,我躲在家門口旁的榕樹下偷看,誰知道一看就牽手一輩子。」

說得也是,我的誕生見證了他倆的愛情。榕樹下的媽媽那年才二十四歲,擔任小學老師。我聽講她說故事時,人事、時空都改變,當時的她年齡近三十五歲,身分是少婦了。古早有人說「少女情懷總是詩」,媽媽雖是嫁作軍人婦,情懷仍停留在相識的初衷。

榕樹牽出一段姻緣,如今又帶來爸爸的工作。榕樹和吾家的命運實在太密切了,爸爸會選擇棲息在榕樹旁,多少含有不忘昔日的榕樹情吧!媽媽的住院不是家人願意看到的,她離開家,但始終縈迴家人的心田。半個月一次的相見,彌補母子之間的親情。我們需要她,她更需要我們這些孩子。

公園那棵榕樹下,我每日前往,看著爸爸洗碗和端麵,我的心願已經接近完成。如果媽媽早日出院,與我一同前來,吃碗麵和滷味,細細咀嚼榕樹下的人生,吾家才真的是完整的家。回味總是回到當初,驚鴻一瞥,又何須計較以後的千般苦呢?

住院滿三年後,媽媽終於返家與我們相聚。爸爸也離開榕樹旁的麵攤,接受代看法官的家的新工作。我們一家人依然省吃儉用,過著清苦的日子。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嫌苦,因為大家的心裡早已種植了一棵榕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