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談】 寬容,讓自己更好

文/克莉絲汀.聶夫 |2013.05.16
1987觀看次
字級

你對好友包容,但你可曾這樣對待自己?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有「同理心」,也就是寬容對待身邊的朋友、家人、鄰居。然而,對待自己就不是這回事了。發生過失或遭逢失敗時,很可能會想用球棒打自己的腦袋,而不是攬著自己的肩膀表示支持。遺憾的是,這種態度剝奪了我們在處理人生逆境時最有力的對抗機制。

寬以待己指的是,停止對自我的審判,以及避免在內心做斥責性的評論。願意體諒自己的弱點和失敗,而非予以譴責。還需要主動安慰自己、回應自己,就像對待患難中的好友。允許自己的情緒因為煩惱而波動,允許自己停下來說:「現在真的很棘手,我在這一刻該如何照顧和安慰自己?」藉由寬以待己來安慰困頓的心靈,讓真正的療癒能夠出現。

當人在安撫自己的痛苦時,即會啟動哺乳動物的依附系統,而這個系統運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引發催產素的釋放。研究發現,從孕婦懷孕三個月內的催產素含量,可以預測孩子出生後親子之間的連結力量。催產素的增加,將會大大提高信賴、鎮靜、安全、慈愛、連結的感覺,促進子女感受溫暖慈悲的能力。同時,催產素也會減少恐懼焦慮,抵消壓力引起的血壓升高。

自我批判對人體的作用則大不相同。當人處於具威脅性的環境時,會產生作戰或逃避的反應。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迅速將偵測出的威脅,傳送訊號給身體其他組織,提高血壓、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皮質醇,調動所需的力氣與精神來面對或逃避威脅。雖然這個系統在演化的目的上,是以應付身體可能受到的攻擊為主,但也隨時會因為情緒的影響而被激發,無論攻擊者來自於別人或是自己。久而久之,增加的腎上腺素皮質醇含量,會耗盡各種與體驗歡愉能力有關的神經傳導素,因而導致憂鬱症。

當人能夠寬容看待自己時,就是在改變自己的身心靈;不再覺得憂心忡忡或焦慮,而能感覺平靜、滿足、信賴、安全,在回應痛苦經驗時覺得安心,不再用恐懼的心情過日子。一旦拋開不安全感,就可以抱持完成夢想所需的信心去追求目標。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寬容,讓自己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