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經常腰痠背痛,本以為是老化現象,卻愈來愈嚴重,原本一百六十五公分的高身材,也駝背變形,經檢查發現竟為脊椎壓迫性骨折!當婆婆媽媽老是抱怨腰痠背痛,按摩推拿怎都沒有用?甚至連抱孫子,背都疼得受不了?小心!可能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徵兆。
不論男女,骨質密度在三十五歲達到顛峰,之後便不斷下降。特別是女性停經之後,雌激素分泌減少,骨質疏鬆症罹患率大幅增加。骨質疏鬆不只會導致骨折、行動不良,甚者會致死;治療過程中的復健、用藥與臥床等情形,都需要家人耗費心力體力長期照護。為了下半輩子的健康幸福,女性更要從三十五歲就開始積極預防骨質疏鬆。
預防骨鬆儲存好骨本,三項重點提示: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
骨質流失速率就像溜滑梯,單純服用鈣質無法有效提升骨質密度,必須搭配維生素D3及維生素K2方能奏效。維生素D3主要透過日照將皮下膽固醇轉化合成;而維生素K2一部分來自腸道益菌合成,一部分來自食物營養補充,若腸道功能不健全,則應加強益菌補充,而食物中以納豆含量最為豐富,若不喜歡其特殊風味則可藉由其他膳食營養品加強補充。
對於骨質強健最有效的是「載重運動」,讓重力能加諸於骨頭上,因此,坐著比躺著好,站著又比坐著好,像是健走、跑步、跳舞、登山、跳繩等,都是很好的載重運動。
不要迷信鈣片
一般市面上的鈣片,服用後易有脹氣、便祕等腸胃問題,且過量服用可能產生結石,更嚴重時甚至導致血管鈣化,一般而言,若飲食均衡,即可獲得足夠量的鈣質補充,重點是透過補充足量的維生素,才能有效將鈣質轉化和利用。
是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
初期的骨質疏鬆無症狀,關節炎則感到關節緊痠、疼痛、甚至發出聲響,許多人在食用葡萄胺改善關節炎後,即認為骨關節的問題已經解決,而忽視骨質密度正悄悄流失。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追蹤骨質健康狀況,適時加強營養補充,適度曬太陽,才能真正維持骨質最佳健康狀況。
適逢母親節前夕,關心周遭女性骨質健康,共同守護健康好骨力,避免因骨質疏鬆、骨折所導致的身體傷害與生活品質破壞!
(作者為台灣樂活健康養生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