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與亞洲文化協會合作舉辦「台北舞蹈」藝術節紐約登場。曾任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許芳宜,這次舞而優則編,在四十不惑之年,推出首支創作《出口》。圖/中央社
文化部與亞洲文化協會合作舉辦「台北舞蹈」藝術節紐約登場。曾任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許芳宜(圖),這次舞而優則編,在四十不惑之年,推出首支創作《出口》。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文化部與亞洲文化協會合作舉辦「台北舞蹈(Dance Taipei)」藝術節,由四位曾經在協會駐村的台灣編舞家帶來各自的舞作,將台灣舞蹈介紹給紐約的觀眾,獲得滿堂喝采。
「台北舞蹈」 五日晚起一連三天在紐約演出,包括許芳宜、周書毅、鄭宗龍與黃翊四位曾經獲邀在該協會駐村的台灣編舞家帶來舞作,並與觀眾面對面討論舞蹈藝術,讓紐約觀眾有機會欣賞台灣舞蹈之美。
曾任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許芳宜,舞而優則編,不惑之年推出首支創作《出口》。許芳宜說,這是她四十歲時為自己開啟生命的另一個舞台,用不同方式,分享生命中苦樂。
兩年多沒回紐約演出的周書毅,帶來極具視覺效果的「關於活著這件事」,透過音樂、燈光與人三者間的互動與流轉,在光的明暗間,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脊椎受傷、多年沒公開跳舞的鄭宗龍,是亞洲文化協會去年的駐村藝術家,在得知今年是協會五十周年,鄭宗龍說,想來想去,最好的「禮物」就是自己,決定編支自己能跳的舞,以誠意與最大的驕傲,向亞洲文化協會說生日快樂。
結合東方武術與西方舞蹈,黃翊這次以全新舞作《Fuel》挑戰。
獲得紐約觀眾的認可與喜愛,黃翊很開心,打算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推出二部曲、三部曲,希望將很東方、暴力的武術,與西方優雅的舞蹈結合,介紹給西方民眾。
黃翊不諱言,要將武術與舞蹈結合,在力道與柔軟之間尋求平衡,確實不容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偷偷在衣服裡藏了護具,保護脛骨,也能讓動作更流暢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