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眾用藥認知有待提升。台北市藥師公會最近針對北市四十四家藥局調查成藥銷售情形,發現感冒糖漿銷售量「冠軍」,去年一年賣出十六萬多瓶,有人整箱搬回家。醫師提醒,感冒糖漿濫用常被忽略,有人一天喝十幾瓶,喝到出現幻覺,才被家人帶去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表示,各家感冒糖漿成分不同,包含麻醉性止咳劑、鴉片成分之一的「可待因」、治療鼻塞的「麻黃素」、讓人不會昏昏沉沉的咖啡因、止痛藥等,若沒按照劑量,整瓶當飲料,可能已有可待因、止痛藥成癮問題。
執行調查的藥師公會藥師沈采穎說,不少人選擇價格便宜的感冒糖漿治感冒、紓緩症狀。但是國人大多沒有詳讀說明書的習慣,常把小瓶裝六十西西一次喝完,沒注意正確用藥一瓶是一到兩天的劑量,應該分三到六次喝。
沈采穎和社區藥局藥師觀察發現,購買感冒糖漿的消費者以老年人居多。離譜的是,有些民眾不是為了治療感冒,而是因為疲勞或覺得沒喝沒精神,一天喝好幾瓶,恐有成癮問題。
束連文表示,曾收治一名患者,一天要喝十多瓶,因長期大量服用,出現幻覺等精神症狀。他說,如果不喝感冒糖漿,就會出現打呵欠等渾身不對勁情況,就要有警覺心。
沈采穎也指出,排行第二、近來很流行的感冒熱飲,雖然喝起來甜甜的、口感不錯,但成分仍是綜合感冒藥,應該是在感冒時才喝。有些民眾只是一般頭痛,沒有流鼻水、鼻塞,覺得自己可能快感冒了,就買感冒熱飲沖泡,當成維他命C來預防感冒,這完全是錯誤用藥。
有些長期便祕的民眾會自行買浣腸劑使用,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沈采穎說,浣腸劑應是急救用,不能天天依賴。想讓「嗯嗯」順暢,須多吃高纖維蔬果、多運動來促進腸胃蠕動,否則浣腸劑用久了,肛門括約肌會鬆弛,更無法正常排便。
此外,腰痠背痛常用的貼布,藥物成分會經皮膚吸收,如果全身同時貼五、六片,皮膚吸收的藥物劑量可能過高,長期下來恐影響肝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