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首場論文研討會,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十六日在高雄佛光山發表「太虛、聖嚴、星雲: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維摩經》詮釋」,闡述三位人間佛教卓越導師都關注的《維摩詰經》及和人間佛教的關聯,南京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賴永海則擔任主持人。
太虛大師認為佛教經典分四類,一是不包括淨土思想的大小乘經典,二是《無量壽經》、《悲華經》等含淨土思想經典,三是專題討論淨土思想的《阿彌陀經》,第四類經典是指《維摩經》,前三類經典偏重個體自度,《維摩經》則以「救度世界」為宗旨,就淨土思想而言,是建設人間成淨土世界。
法鼓山聖嚴法師則認為《維摩經》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經典,也是優美的文學作品。聖嚴法師視《維摩經》為人間淨土理論依據,其所提倡的心靈環保、建設人間淨土理念,便是出於《維摩經‧佛國品第一》。
程恭讓指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藍圖》書中提出「人間淨土家庭藍圖」,並將整部《維摩經》概括為十條意見,內容涵蓋家庭、社會、國家為人間淨土思想,構成「人間佛教的藍圖」,但大師卻刻意強調《維摩經》為主要思想內容。
「雖然三位導師都以《維摩經》做為建構,但後來卻弱化,太虛大師晚年回到「人生佛教」的敘述,聖嚴法師著重人生觀而非「人間佛教」系統理論,星雲大師則以《維摩經》為提綱展開,而將所有大乘經典如《阿含經》視為人間佛教。」程恭讓認為,這一切都因「善巧方便」、「契理契機」起作用,而賴永海則指出,三位導師因重視《維摩經》走上人間佛教的路,在理論研究上帶來深刻啟示。
程恭讓會後表示,漢傳佛教與人間佛教有極大關係,這次研討會有很多相關論文提及「人間佛教」,對推動當代人間佛教發展具重要意義。此外,有些提到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對於如何從中思考,並依此實行相當具指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