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回憶柴契爾夫人二、三事

高惠宇(時事評論員) |2013.04.16
1404觀看次
字級

英國歷史上至今唯一的女首相、也是在位最久的首相柴契爾夫人,本月十七日將隆重下葬。無論生前她推行的政策和強硬作風曾引起多大的爭議,但是這位女政治家在位十一年,的的確確改變了英國、改變了人類、也改變了歷史。

一九九二年八月,在長時間安排後,筆者代表服務的報社飛往倫敦柴契爾的住家,與她做了一百分鐘的對談,隨後她也飛來台灣訪問,與她有近身相處的機會,至今留有深刻印象。

對全世界華人而言,柴契爾夫人十一年首相生涯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當然是在一九八四年英國與中國簽訂聯合聲明,宣布所有香港領土將於一九九七年歸還中國。一九八二年九月,柴契爾夫人到達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面,開始討論香港的未來,接下來的一年裡,柴契爾對外一直試圖表明,有鑒於香港部分地區已被永久割讓給英國,在按先前條約於一九九七年將香港大部分土地歸還中國之後,英國可以繼續保持對香港一部分的控制。

事實上,在英國繼續保有一部分香港主權這件事情上,柴契爾早期曾經告訴她的保守黨同僚們,這個立場「我絕不會動搖」。然而,說完這句話三年之後,她在中國領導人面前「動搖」了,她簽下字將香港全部主權歸還中國。柴契爾本月八日逝世後,有英國媒體說,這可能是柴契爾一生僅有的幾次動搖吧。

相對在北京,悼念柴契爾去世的評論和文章中,有人對她當初在香港問題上的「動搖」表示讚許,另一些人的評論則讓女性主義者難過和遺憾,因為這些評論認為柴契爾夫人的動搖,是她政治生涯中少見的表現得像個女人的時候。

筆者在倫敦訪問柴契爾時,也提出了中英聯合聲明的問題。那是在她談完一九八二年為福克蘭島與阿根廷打了一仗的過程之後。

接觸柴契爾夫人讓人印象最感深刻的是:她經常能用溫柔的語言表達她最堅定的信仰;用和煦的態度表達她最強烈的情緒。只有在回憶一九八二年的福克蘭島戰役時,這位指揮英國皇家海空軍在三個月之內自阿根廷手中收復領土主權的「鐵娘子」,一下子變得慷慨威武起來。

她挺直腰桿,眼光掠向遠方,一個字、一個字的說:「別告訴我,(在遇到危難時)人們無法採取有效的行動。你當然可以。福克蘭島是在星期五那天被侵占,隔兩天後的星期一,武裝好的英國特遣艦隊已在駛往福島的路上了,另一支正在直布羅陀演習的艦隊也趕了過去。所有這些決定與行動,只從星期五到星期一。」她重覆強調「星期五到星期一」這一極短時間內的決定。

筆者追問:「但是對香港的政策呢?為福克蘭島主權,英國毅然決定與阿根廷打一仗,損兵折將,但在香港主權和前途問題上,英國在一九八四年與中國簽下『聯合聲明』時,是否太妥協,太讓步?同樣是主權問題,福克蘭和香港間的差異竟那麼大嗎?」

當時已經離開首相職務的柴契爾夫人技巧迴避了正面答覆這個問題。她說:「道理就是:百分之八的永久割讓土地必須讓步給百分之九十二的租界土地。我們必須遵守租借條約的內容,我們必須遵守國際法。根據國際法,香港這塊土地必須歸還給中國。」 如果她身後知道,有中國媒體將她當初的動搖完全歸諸於她終究是個女性時,柴契爾夫人會不會大聲抗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