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林苑的都市更新停擺已久,在上月的三二七地震之後,又為各界再度提出,認為早期的房子多老舊,且結構設計上耐震力不足,再加上舊有社區住宅維護不佳,形成髒亂現象,影響市容。
在此主要兩點因素下,原本主張維護自有房子獨立存在,不願配合參與都更的住戶,更成為眾所指責的對象。此一狀況使得主張都更的一方,包括官員、學者、財團和營建業者等,更加振振有詞,非得鬆綁都更的要件不可。
為何先進國家的建築,能屹立不動,堅固存在千百年之久?而我們建築不堪一擊?在歐美國家,有些地方少有地震帶之威脅,但他們設計及監工之嚴格周密,分層負責,是我們不及的。
九二一大地震後,全台各地的建築鋼筋和水泥也相形增強,但工程品質卻令人擔憂。例如地板打好混凝土後第三天,混凝土尚在凝固之初,卻有人將鋼筋一批批吊上樓板。第四天就有技術人員在上面架設柱鋼筋,也不見混凝土之澆水溼潤保養或噴養護膜。
我有一位朋友問,何以九二一地震後,他購買的房子地板會漏水?他請人鑽取混凝土岩心壓試,才知道強度不足。但建商提出當時之報表說,混凝土試體送試合格,且已逾售後保固期,不願負責而求償無門。
在設計和施工上做不好,如何落實法規之訂定和執行。一棟建築施工之程序,要施工技術士和監造者之簽字認證,做為日後追蹤之依據。
台灣一棟建築完工使用後,購屋住戶苦無管線器具圖面,做為日後維修之參考,才是令人不知何下手維修的痛苦之處。不知建築官員和建築業者可有感?
都更可以協調並立法及行政之執行,唯大家應存有「良心和專業」的堅持到底,台灣才會有如同歐美、日,到處可見到有千百年之久的建築,在當今一片炒作房地產的風氣中,各為了自己的利益爭執很久,卻不指出都更的幕後建築品質問題,何其怪哉!
陳文奎(台中市/工程師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