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人間-- 可否自稱詩人?

文/若爾‧諾爾 |2013.04.10
1617觀看次
字級

有多少詩人可以依賴寫詩,來養活一家大小呢?

不論是網絡上結識,或現實生活裡接觸過的詩人,還是從讀方面得知,印象裡我還找不到一個單靠寫詩就可以填飽肚子的人。

雙語詩人非馬老師創作近半個世紀,出版了四十多本中英詩集、合集和翻譯詩集。他的英文詩集《秋天的窗櫺》在亞馬遜網上銷量,一直保有良好紀錄。我問他:「您的詩集賺錢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詩集的收入,跟其他文體和流行刊物大有不同。自費出版詩集的人,談到這個問題,有些會樂觀說:「沒有虧錢就好了!」

寫詩無法帶來穩定的收入,填寫表格時,詩人不能在職業一欄上填上:「詩人」。

鴻鴻寫過一篇重新定義詩人的文章,提到很多寫詩的人羞於自稱詩人。鴻鴻問:「不知是詩太尊貴,因而有自褒之嫌;還是詩太荒唐,畢竟在多數人眼中,詩無涉人間煙火,是歧路亡羊的文字遊戲,是密碼和暗語。」

詩人不願自稱詩人,若非不屑,多半出於謙遜的性格。這兩種心理近乎極端;即使很在意,詩人仍然不願直接表達,寧可在詩裡拐彎抹角述心事。一個出版了詩集的詩人,若因自己沒有「名氣」,堅持自己不是詩人,那出版詩集幹麼?林青霞在第一本新書發表會上就嚷:「我是作家!作家!作家!」

形容自己為「文字工作者」的詩人,跟保母自稱是兒童培育工作者、保險推銷員自稱是產業策畫顧問,有何不同?歐巴馬叫選民不要把他看成「總統」,說:「我只是你們的領袖而已。」不承認自己是詩人有錯嗎?

連國家的領袖都不敢自稱總統,詩人豈敢自稱詩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