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690-751),趙郡(今河北趙縣)人,一說東川(今四川三台)人,隱居潁陽,唐開元十三年進士,曾任新鄉縣尉,與王昌齡、高適、王維友善。
善以七言歌行體敘寫邊塞風情,豪放慷慨,唐.殷璠《河岳英靈集》云:「發調既清,修辭亦繡,雜歌咸善,玄理最長。」有《李頎集》。
見李頎七言〈琴歌〉:「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木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餘里,敢告雲山從此始。」
詩譯今夜主人酒宴聯歡,邀請琴師彈奏名曲。月臨城上,鳥鵲驚起,霜寒萬林,冷風透裳。但見銅爐燃香,花燭增焰,琴師先奏〈淥水〉,續彈〈楚妃〉。琴聲初響,萬物闃寂,四座靜極無聲,群星稀然羅布。奉命前使西淮,路長千里,當應告眾吾歸隱之思。
「酒歡」開啟飲酒樂情,「鳴琴」為酒歡增色起興。「廣陵客」為琴曲名,借代琴師,原稱〈廣陵散〉、〈廣陵止息〉,東漢末流行廣陵(今江蘇揚州)樂曲,曲寫戰國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父仇,刺死韓王自縊,又稱「聶政刺韓王」。
前二句為室內實景,後二句以室外風情表徵內在情感,「烏半飛」孤寂,萬木摧朽而「風入衣」,二者是心情寫照。後以「銅爐華燭」、「淥水楚妃」使氛圍產生轉折,下接「物皆靜」、「無言星稀」。
〈淥水〉,曲名,見漢馬融〈長笛賦〉:「取度於〈白雪〉、〈淥水〉」;〈楚妃〉,〈楚妃嘆〉省稱,傳晉.石崇作辭,見嵇康〈琴賦〉:「〈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問簉乏,亦有可觀者焉。」最終,情緒移轉至存在立命,「千里」奉命後,嚮往「雲山」神居,抒發棄官歸隱情思。
以記琴而寄情,渲染酒宴聲歌,在動極起靜中表徵個人生命境界。琴鳴物靜,四座無言,天宇星稀,突出琴聲強烈的表達效果。
「奉使」和「雲山」對舉,說明仕舉之累和歸隱之願皆因琴聲激起,琴樂的美好意境也就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