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一份調查顯示,五到六歲兒童齲齒率高達近八成。國民健康局為加強兒童口腔健康,提出最佳刷牙時機應在晚上睡前及午餐後的新概念。
國健局昨日公布民國一○○年「台灣六歲以下兒童口腔與衛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國內五至六歲齲齒盛行率約七成九,與八十六年八成九的數據相比有下降趨勢,但仍離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五歲兒童齲齒率降至五成的目標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國內兒童齲齒率高與潔牙習慣不良有關,另一份九十八年的調查發現,國內未滿十二歲兒童,兩成睡前無刷牙習慣。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蔡珍重表示,國內兩歲以下幼兒蛀牙率僅約百分之七,但兩歲以上蛀牙率超過三成,三至四歲蛀牙超過六成,五至六歲更至八成。
蔡珍重說,家長對於兒童口腔清潔常有迷思,例如不少家長認為幼兒乳牙會換,或認為新生兒僅喝奶沒吃糖不用清潔或看牙醫。其實,乳牙若蛀掉會損及恆牙健康,甚至壞到牙齒根部,建議家長當新生兒長出乳牙就該刷牙,清潔法可依年齡做區分。
蔡珍重表示,家長可使用濕紗布清潔新生兒的口腔,六到九個月長出乳牙後,可使用含氟牙膏並用軟毛的兒童牙刷替幼童潔牙。
邱淑媞建議家長落實保健牙齒的「二不二要」觀念,「二要」是一天至少刷兩次,最佳時機為晚上睡覺前、午餐後;牙膏要含氟,每半年要接受牙醫師塗氟及口腔檢查,幼兒長出第一顆牙就可開始塗氟、看牙醫。
「二不」是少吃甜食、多漱口,不要讓幼兒含著奶瓶睡覺,以免進食後沒有馬上刷牙,導致糖分附著,細菌大量繁殖變酸,長期造成蛀牙;不要餵食寶寶咀嚼過的食物,避免將口腔中的蛀牙菌傳染給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