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報告,二○一○年全球有二百三十萬人因每日攝取太多鹽而死於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此一大型研究歷時二十年(一九九○至二○一○)含括一百八十七個國家。
鹽是氯化鈉,鈉占百分之四十;鈉量乘二點五就是鹽的量。食品中鈉可能來自鹽、醬油、味精等添加物。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人每天鈉攝取約一點五公克;實際調查發現每天平均量約四公克,超過二倍以上。
鈉吃太多與加工食品氾濫有關,每日只吃天然食物的人鈉攝取量低,纖維素高、總熱量也較低,比較健康。
鹽在加工食品中除了調味,也用來保鮮防腐。嗜食加工食品、速食者體內鈉與鉀失衡,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腎病、水腫、癌症等難治的慢性病。
鈉與鉀都是重要的營養素,鈉在體內主要分布於細胞外液(血液、體液等);鉀在細胞內液中;兩者在細胞內外的比例決定體內水分的分布。健康的身體,水分三分之二在細胞內,三分之一在細胞外,決定細胞和血液、體液的正常功能。
現代人口味太重,吃太多加工速食及經常外食,造成體內鈉鉀失去平衡;鈉太多導致細胞外液增加,高血壓和水腫都成為現代人常見疾病。鈉太多也會促使體內鈣的流失。
造成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素,除了吃太鹹,還有肥胖、缺乏運動、抽菸、飲食熱量太高、含動物性脂肪、蛋白質太高及生活壓力調適不良等。
天然蔬果和全穀類都是高鉀低鈉的健康食物,宜為每日主食;少吃高鈉、高糖或高油的過度加工食品。日本研究顯示,每天吃鹽最多的地區,人平均壽命比吃鹽最低地區的人少活二至三年。
人年紀愈大口味愈重,因味蕾敏感度下降。刷牙時,可刷一下舌頭表面,刷掉部分舌苔,改善味覺。為滿足口味,每餐飲食只宜有一道重口味的菜。也可以薑、香菜、香草、檸檬汁調味減少鹽。
鹽容易吸收也易溶於水,如果心臟和腎臟功能正常,每天多喝好水,可排出體內多餘的鹽和毒素。回到健康的原點,好水、粗食有療癒能力,簡單的生活反而有益健康。
(作者為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