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背後的故事】 格特勒‧〈晚餐〉

文/方秀雲 圖/遠流出版公司提 |2013.03.31
2010觀看次
字級

人比花嬌之美

〈晚餐〉這件作品背後有大花圖案的壁毯,一旁有鮮花,前端的杯、盤、瓶,裝滿竹籃的水果,鋪上的布巾,仔細觀察,會發現面前是紅與綠兩個主色,而女主角娜塔莉身穿一件晚裝,胸前插上一朵花朵,同樣的,也是紅與綠。

舉凡世上不少名畫,經常可以看到藝術家喜歡讓女模特兒或站或坐在花園中,像雷諾瓦、馬蒂斯、梵谷、高更等都使用過這手法,暗示跟自然競爭,顯出人比花嬌的姿態。

在此,一派豪華景象,娜塔莉身旁有太多的物件,眼前競爭的對象還不只一種,而是很多,除了跟自然的花朵與水果之外,還得跟織物、陶瓷、玻璃等不同材質較勁,隱喻的不只是外表美豔,還有那內在的優質。

格特勒起伏的一生

畫家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 1891-1939)出生於倫敦,童年與青少年大都在顛沛流離中生活,因此養成起伏不定與孤傲的性格。十七歲,參加全國藝術比賽,得了第三名,之後因為有獎學金的補助,才讓他順利在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Art)接受訓練,四年裡跟幾位知名的英國畫家熟識。

1920年,因肺結核,在療養院進進出出好幾次。後來又跟畫作的贊助者處不好,賺的錢不夠養家,得到學校教書貼補家用,身體逐漸走下坡。緊接著,母親去世,妻子離他而去,開的畫展被殘酷的抨擊,他感到人生無望,1939年開瓦斯自殺,死時才四十八歲。

花開綻放的女子

〈晚餐〉這張畫是格特勒1928年完成的,當時他正處於事業的巔峰。這張畫,長久以來一直被掛在喬治亞式的伯西德豪宅(Boxted House)裡,這裡的主人公伯比‧貝文(Bobby Bevan)與娜塔莉‧丹尼(Natalie Denny, 1909-2007),熱愛藝術與文學,家裡每個角落都掛放珍貴的畫作與物品,而娜塔莉即是畫中的模特兒。

娜塔莉出生於倫敦,才華洋溢,長相、性情都討人喜愛,不論走到哪兒都很受歡迎,1920年代後半成為倫敦藝術圈的焦點人物,也為不少藝術家當模特兒擺姿。

那時娜塔莉十八歲,正是一個花開綻放的年齡,她的美不僅掠奪了伯比的心,同時也迷倒不少男士,其中有一位,就是畫〈晚餐〉的格特勒。

格特勒在1927年的一個除夕舞會上遇到娜塔莉,立即被她的美吸引,兩個星期後,他寫信問她是否能到他的工作室為他擺姿。這一擺姿讓格特勒為她完成了兩張肖像畫,其中最棒的就是〈晚餐〉。

伯比在婚後,買下這張畫送給娜塔莉,它也始終被掛在伯西德豪宅的客廳壁爐之上,可說屋子最明顯的地方。

愛與美的交織

在伯西德豪宅,娜塔莉所做的是將美的能量帶進來,她自己不但畫畫,也作陶瓷,有定期的展覽,她才氣縱橫又懂美學,經她似精靈的揮棒,這個豪宅成為一個重要的文藝聚會處所。一位頂尖的藝術專家安東尼‧都費(Anthony d’Offay),也是美術館的館長,就曾經強調,屋子若沒有娜塔莉,絕對會黯然失色。

娜塔莉是人們心中的「美」與「愛」,有她的存在,一切都變得愉悅了,可見她多麼能「偷」心啊!而這一切得歸功於她的美、她的優雅、才氣與品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