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微電影人才 專家籲健全機制

 |2013.03.27
62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從娛樂圈到徵才,微電影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宣傳手法。資策會舉辦「台灣微電影節選拔活動」,昨天先辦「微視界大創新」座談,邀請專家、導演與會。不少文化圈人士認為,育成與產業化光靠比賽沒用。

資深導演、崇右技術學院演藝事業系教授李祐寧肯定,微電影製作成本小,適合新手入門嘗試;在學校授課深受學生歡迎。但談起產業化,他態度保留,認為要讓人掏錢看微電影,台灣還有長路要走。

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長謝章富說,競賽只是起點,若無整體養成規畫,建立明確可行機制,包括人才盤點、創造社會需求、法規制度等,創投未必願意投資。導演侯季然呼籲,影視產業亟待有整體發展願景,不像放煙火一樣,辦完活動就結束。

政府全力拚微電影產業化,也交付資策會展開研究。據去年針對跨國微電影發展趨勢分析,中、日、韓有的是電信公司與演藝經紀公司合作,以手機數位加質內容經營;有的由影音網站主導,找電視台與電影公司投資,均透過開發原創內容,吸引付費會員。

資策會產情分析師陳映竹指出,國人付費概念建立不易,平台、電信業者多半只把微電影當作眾多數位內容中一塊,意興闌珊;加上文化圈對微電影創作頗有微詞,目前多由廣告導演在拍,他們的重心是拍更多廣告案子,而非創作,也讓台灣微電影發展力有未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