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是出自戲曲大師齊如山對國劇的詮釋,意指凡有一點聲音,就得有歌唱的韻味,凡有一點動作,就得有舞蹈的美感。
中國戲曲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戲劇形式,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融合詞曲、音樂、美術、表演的美,用節奏統馭達到和諧一致,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獨有的節奏鮮明之表演藝術。
其實,人的言行也應「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人人想聽好的聲音,人人想看美的動作,美言美行到處受歡迎,無往不利。日常生活中常可看見言語粗俗,行為無禮的人,旁人冷眼對待,避之不及。也有人細言細語,彬彬有禮,人人想接近,處處受歡迎。
俗語說,說的比唱的好聽,確實是如此,「蘇儂軟語」是江浙一帶的口音,說起話來像唱歌,不知迷倒多少有情人。梵唄、人間音緣都是用歌聲弘法,比說經論道有力量,引領許多有緣人。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三好運動」正在社會各角落如火如荼推展,說好話若能抑揚頓挫有致,更能打動人心。
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不是裝腔作勢,若將肉麻當有趣,會讓人倒盡胃口,造成反效果。(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