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攝影家七零年代台灣寫真 紐約展出

 |2006.11.08
37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紐約電】紐約的Sepia藝廊最近推出一項反映一九七零年代台灣的攝影展。展出的黑白照片是日本攝影家大木昭夫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八年多次走訪台灣各地的寫真之作。

大木昭夫和記者談到「真空之島」系列的攝製其實是出於偶然。他表示,一九七一年首度到台灣時,他多少了解一些日本在台灣殖民的歷史和二次戰後台灣的發展。

七○年代之始,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及總統尼克森相繼訪問中國大陸,國際局勢的發展對台灣愈來愈不利,而他也由媒體上了解到美國和日本在外交上對台灣的支持在動搖。走訪台灣,他想了解在國際上漸被孤立的台灣人民如何維護生活秩序。

在紐約展出的圖片只是他八年之間拍攝的作品的一部分。他的作品有鄉居的生活、城鎮的街道、廟會和祭典、家族的臉譜、海岸的哨兵及山地村落的居民。他說,七零年代對台灣而言是一個重大衝擊的時代,而多半的人們在他的眼中及鏡頭下卻生活的相當坦然。

畫廊的負責人指出,Sepia的展覽都是攝影作品,與亞洲的攝影家有許多合作,包括商業攝影及有文獻性質的作品。大木昭夫的作品表現出台灣在關鍵時空的面貌,也吸引了許多對文獻性攝影及歷史有興趣的人士。

大木昭夫表示,他於一九三八年出生在東京市。在台灣的許多角落,他都看到與日本相似之處。文化上的熟悉讓他在捕捉許多鏡頭時有會心的感覺。他的攝影取材包括在基隆、台中、埔里、台東、花蓮、澎湖及綠島,常深入偏遠地區。

他提到,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八年這段期間,日本人觀察台灣的國際處境,資訊來源非常有限。他幾次到台灣的攝影訪問也都非常低調,因為戒嚴後期的台灣雖然經濟已相當繁榮,仍有一些禁忌。他的攝影作品也有當年監禁政治犯的綠島。這些圖是在深藏了三十年之後才公諸於世。

人性是大木昭夫作品希望反映的主題。展出的照片當中有一張是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徵兵到印尼打仗的阿美族人「史尼育唔」。照片是這位戰後仍流落在異域孤島三十一年的台灣原住民回鄉的生活照。他說,不少當年被徵兵的台灣人死在異域,「史尼育唔」終於得返家鄉,他的人生的遭遇仍令人欷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