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功用乃在移除呼吸道的異物或不正常的分泌物,避免其進入深部的呼吸道或肺部,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原本是保護呼吸系統的機制之一。但是慢性、過度的咳嗽反而會產生惱人的併發症,甚至其他疾病的警訊,不可掉以輕心。
慢性咳嗽的定義,是排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持續咳嗽三周以上。慢性咳嗽不僅對病人是一種折磨,對醫師也是一大考驗。常見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有三個:第一是鼻涕倒流,第二是呼吸道的敏感性過高,第三是胃酸逆流。有時醫師得多管齊下,才能治好病人的慢性咳嗽。
對大多數人而言,咳嗽都是伴隨著感冒發生,感冒好了,咳嗽也會漸漸改善。但如咳嗽超過三個星期以上,有可能是慢性感染,像是肺結核,也可能是長期抽菸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甚至是肺癌,最好能到醫療院所請醫師診治照胸部X光,以排除上述可能發生的問題。
若有慢性咳嗽,應先看周遭的人是否也與你一樣咳個不停,若離開某處所就不再咳嗽,則可能環境中存著某些刺激物質,改善環境是根本解決之道,包括通風順暢、杜絕過敏原等。
若與某些姿勢有關,如躺下來就咳不止,就須考慮是否有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等。若咳嗽發生在睡覺當中,則要注意是否為氣喘或心臟衰竭。有些高血壓藥物,如ACE抑制劑和乙型拮抗劑等也會引起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若伴有黃綠色或黃色濃稠痰液,要注意是否有發燒,代表呼吸道可能有發炎或感染,如鼻竇炎、肺炎、肺膿瘍等。若慢性咳嗽伴隨呼吸困難,應注意是否有咽喉痙攣、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炎。
若只把慢性咳嗽當作單一問題急著處理,則會如補破網般地左支右絀,沒找出真正的原因,很多是無法根除的。對治慢性咳嗽應該全方位的思考,仔細地留意伴隨的症狀,避免一味地使用止咳藥物。
患者留意發作的時間、引發的姿勢、聲音的變化,都可以在就診時提供有用的訊息,幫助醫師判斷可能的病因,好對症下藥。
(作者為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