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發現,紅火蟻的社群染色體決定社會型態。圖中是紅火蟻的工蟻攻擊不同氣味的蟻后,甚至殺死蟻后,下方是中研院的基因體分析圖。圖/中研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紅火蟻有「單蟻后」及「多蟻后」兩種社會型態,科學界一直好奇區分機制,中央研究院發現,是由特定的「社群染色體」扮演關鍵角色,有助消滅紅火蟻。研究成果發表於一月十七日的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
紅火蟻的侵略性高,被叮咬會有火燒灼熱感、長出白色膿包,若被叮咬者有過敏體質,還可能致命。全球一年花費在控制紅火蟻的經費,超過五十億美元。
科學家希望透過基因研究,找出對抗紅火蟻的良方。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研究員王忠信和美國、英國、瑞士學者合作,發現紅火蟻會有「單蟻后」和「多蟻后」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型態,主要是透過約六百個「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調控。
也就是說,六百個超級基因決定紅火蟻是「單蟻后」及「多蟻后」族群。
他說,目前還是在基礎研究階段,但若能在六百多個超級基因中找出二、三個基因設計成餌劑,讓蟻后吃下後改變行為,例如發出不同氣味,讓「單蟻后」族群的蟻后聞起來像「多蟻后」,造成工蟻困惑,殺死自己的蟻后,就能瓦解整個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