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故事】 末期疾病之就醫自主權

周希諴 |2013.02.19
1041觀看次
字級

一位護理長的親人,罹患腎臟病末期,長期洗腎。最近被發現又罹患癌症,日前因病發肺炎而住院。

「我叔叔因為神智不清,無法自己決定醫療決策,所以都由家人幫他做決定。可是我堂哥堂姐們,又不知道該怎麼決定最好?」

「當我們人體各種器官,在自然的狀態達到功能衰竭、無法使用時,就叫做疾病末期,以腎臟衰竭需要洗腎才能活命的病人來說,以前想要繼續活下去,必須花費浩大的醫療費用,才能接受昂貴的洗腎醫療費用。」

「但現在有全民健保給付,少了經濟壓力,多了醫療選擇,但卻必須面對倫理兩難的困境。」

「對啊,就像我的叔叔一樣,自己說過,如果身體都壞了,洗腎也沒辦法讓我好起來,就不要洗了。但是,家人卻很難抉擇,畢竟,做與不做都很可能被冠上不孝的罪名。這時候,家屬最希望依靠的就是醫療團隊了。」

「醫師本著救治的立場,多會鼓勵家屬要讓病人試試看,如果洗腎過程血壓掉的話,就洗少一點,如果血壓太低就輸血,等到病人意識不清,容易嗆咳就插鼻胃管,然後再等看看,可不可以再洗腎。」

「就像我叔叔,我們家屬看著他愈來愈不舒適,但醫師卻解釋,不洗腎可能活不過一兩星期,我們家屬心情七上八下,看著我叔叔受折磨,內心真的很煎熬。」

護理長繼續說:「而且家人之間也因此有更深的芥蒂。如果病人無法如願保有自己的善終自主權,往後家人之間,就很難和樂平安。但,當我們決定不再幫病人洗腎,醫院卻要我們家屬簽立『醫師建議洗腎,家屬堅持拒絕的同意書』。」

「雖然法律上責任分清楚,同理心卻是雪上加霜。結果妳叔叔最後的決定呢?」

「我們雖無奈又悲痛,還是決定不再讓他洗腎,不再延長他神智不清的生命。」

「我贊成,多年前一位有名的宗教領袖,罹患腎臟病末期,好不容易排到有人可以捐腎讓他移植時,他卻說了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話:『我的年紀這麼大了,用掉一顆腎臟,就是浪費一顆腎臟。』因為他認為不浪費生命資源就是行善,所以婉拒腎臟移植,平靜的接受命運的召喚。」

「所以我叔叔一家人決定不再洗腎是正確的?」

「是的,除了讓妳叔叔提高生命品質,不再浪費生命資源,也是大大的行善。」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