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昨天公布第三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名單與核定經費,共有南華、世新、大同等三十三校獲得補助。其中表現最優秀的逢甲、中國醫藥大學等五校,直接給予為期四年的獎勵經費,這也是教育部首次延長獎勵期程。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教育部希望透過教卓計畫,幫助各大學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馬湘萍指出,教育部從九十四年開始試辦教學卓越計畫,第一期共有十校獲補助;第二期大幅增加至三十一校,第三期則擴大至三十三校,經費為十五億七千五百萬元。
隨著計畫推動,卓越教學成效逐漸浮現,其中逢甲、世新、東吳、東海、東華、台北藝大、海洋、中原、輔仁大學等九校,八年來一路獲得教學卓越大學補助。
除了「老面孔」,也有「新鮮人」加入,南華與實踐大學都是第一次獲獎勵,各拿到三千萬元補助。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說,這代表南華辦學受肯定,全校師生都十分高興。
林聰明指出,南華大學以「生命自覺教育」與「學生自覺學習」為主軸,未來會把獎勵經費用在推動生命教育、培訓五十位生命種子教授等;同時提升軟硬體資源、強化教學品質,讓學術理論與產業實務學用合一。
不同於前兩期模式,從第三期教卓計畫開始,教育部選出逢甲大學、中國醫藥、元智大學、高雄醫學、中原大學等五校,給予「四年期程」的獎勵經費,比其他學校多出兩年,希望讓卓越計畫能走得更長遠。
馬湘萍強調,所有獲補助學校都須接受定期檢視,每年要提交書面考評,評審委員也會前往各校訪視;表現不如預期,可能從補助名單中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