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父
洗澡時,聽到老婆與三歲的女兒在浴室外窸窸窣窣的談話聲。
原來是女兒想按牆上通往更衣間的開關,卻因身高不夠無法按到而向媽媽求援。老婆想趁機教導女兒應變的方法,便拿了一個空的面紙盒給女兒,請她自己想辦法利用這項工具開燈,女兒一口答應後,就急忙拿著面紙盒跑到開關前。
但是過了好一會兒,卻未見燈光亮起,老婆一問之下,女兒才表示面紙盒太軟了,如果自己站到面紙盒上,不但會把盒子壓扁,而且仍無法按到開關,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不明究理的我,此時剛好洗完澡,一聽到女兒想開開關,就急忙想直接抱她去按,老婆趕忙阻止,並向女兒解釋,面紙盒當然不能拿來踩,但如果拿在手上,高度就足夠來按開關了,女兒照著做,燈光果然就亮了。
即便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如果我們能做到不直接給孩子答案,而讓孩子有思索、嘗試的機會,就算他做錯或做不好,其實也從中學到了臨機應變的技巧,就像那原本暗著的燈光被按亮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