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說,上郡高奴縣有脂水可以燃燒。這種可燃的「水」就是石油。圖/華滋出版
元豐三年至五年(西元一○八○~一○八二年),沈括調任延州知州,並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延州在古代一直是盛產石油的地方。有關延州石油的記載,可追溯到漢代。
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說,上郡高奴縣有脂水可燃燒。這種可燃的「水」就是石油。在延州任上,沈括考察了石油的出產情況,把這種油液命名為「石油」。
這科學名稱後來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很早就開始利用石油為社會生產服務。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說,西北邊地的人用石油來照明、潤滑車軸、修補器皿裂縫(見酈道元《水經注》卷三《河水》引)。
沈括用石油煙炱代替松木煙炱,製造出質地優良的墨,開闢了石油利用的新途徑。他還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論斷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得到證實。
【《夢溪筆談》原文】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音夜,沾濕)之,乃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燃之如,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
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
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蓋未知石煙之利也。
石炭煙亦大,墨人衣。予戲為《延州詩》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譯文】
鄜延路境內有石油,古書記載說「高奴縣出產脂水」,指的就是這一帶的石油。石油出產於水邊,混雜沙石、泉水,汪汪流出。當地人用野雞尾把油沾起來,採入瓦罐中。石油很像純漆,燃起來像燒麻桿一樣,只是煙很濃,把營帳都燻黑了。
我猜測它的煙能夠利用,就把煙炱掃下來製成墨。這種墨黝黑發亮像漆一樣,松煙製成的墨也不如它,於是就大量製作石油煙墨。那些帶有「延川石液」標記的就是這種墨。這種東西今後必會在世上廣泛應用,是從我開始使用它們的。
大抵石油蘊藏極多,產於地下無窮無盡,不像松木總有天會用完,現今齊魯一帶松樹林已砍伐光了;逐漸延伸到太行、京西、江南一帶,原來松林茂密的山嶺大半已光禿禿的了。製作墨的人大概還不知道石油煙的用途。
石炭煙也很濃,可燻黑衣服。我戲作了首〈延州詩〉:「二郎山下雪紛紛,旋立氈帳學習邊塞人。白衣服全染黑了,寒冬尚未過去,石油煙末多似洛陽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