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寶鏡》音樂劇中,村莊的孩子歡喜高歌。圖/觀音基金會提供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林洛瀅大樹報導】一面寶鏡能帶來什麼啟示?《觀音寶鏡》音樂劇穿越時空來到中國晚唐,洛陽的小村落,白衣觀音化身為白衣將軍、白衣夫人,借助一面能照見過去和未來因果的小銅鏡,以愛、寬容及忍耐,幫助村民度過困厄與難關…,一連串精采的觀音故事,十一至十三日在高雄市佛陀紀念館大覺堂展演六場。
馬來西亞觀音基金會所全力主導「觀音的力量,慈悲的呼喚」《觀音寶鏡》音樂劇,繼二○一二年在馬來西亞文化宮盛大演出後,今年更移師到佛陀紀念館演出。為了呈現最出色的表演,演員緊鑼密鼓地排練,盛大的舞台設備,則從馬來西亞空運來台,期許給予觀眾不同的聽視感受。
觀音基金會祕書長兼該劇藝術總監拿督陳瑞萊表示,觀音基金會希望將佛教文化,透過藝術表演呈現,接引更多人親近佛教,甚至是非佛教徒也會因觀音故事而感動。
音樂劇導演暨總編舞、大陸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于曉雪,此次率領學生一同演出,學習中國舞三十餘年的他,特別將將武術、飛天伎樂的舞蹈融入音樂劇中,並在服裝上選用紅綠的對比色系,透過鮮豔的服飾,還原晚唐時代的風情。
音樂總監周金亮抱持著「佛教音樂不該離人群太遠」的理念,融合古典音樂的華麗及流行音樂的親和力,而於二○○八年創作寶鏡音樂劇劇本及音樂,希望以動聽的佛曲配合曼妙的舞姿,搭配精采情節,將觀音千百億化身的度眾事蹟帶給觀眾。
「用音樂劇弘揚佛法,打破佛教傳統方式。」《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讚歎背景配樂造詣高,且演員盡心演出,加上劇情攝受人心,如此高水準演出,充分撼動現場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