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曾是微軟大中國大陸區事業發展總監,生活優渥。但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問題:「更長的工作時間、更多薪水,這就是一切嗎?」而他總是安慰自己:「等我死亡並安葬後,就可以安心睡覺了。」
一九九八年的一場旅行,讓伍德人生大轉彎。他獨自到尼泊爾,旅途中參觀一所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裡擠了七十個學生,簡陋的鐵皮屋,小朋友沒有書桌,擠在一起,將書本放在膝蓋上。校長帶他參觀圖書館,裡面卻是空的,校長打開一個櫃子,讓他的心都沉了:一本「蒙古旅遊指南」、一本封面半露酥胸的愛情小說,共二十幾本書,大多是旅行者所遺棄。
回到旅社,伍德翻看達賴喇嘛的書,就像為他量身而寫的一段文字進入眼簾:「欲望,只會讓我們受困於永恆的物質循環裡。如果我們把東西捨與運氣較差的人,心中卻會感到溫暖,知道我們有能力改善世界。」他馬上草擬一分捐書聲明,寄給好友請他們捐書籍。
二○○○年,伍德延伸對教育的熱情,創辦「閱讀空間」基金會,成為捐書到第三世界的非營利組織。六年內,他在七個發展中國家建立兩百所學校,三千間圖書館,捐獻兩百萬本書。
伍德曾說:「在微軟時我只關心自己賺多少錢、信用卡額度…,現在我關心的是八億五千萬名幾近文盲者。」為此伍德失去論及婚嫁的女友,他說:「我並不後悔做這個決定,這可能會失去妻子,但是有上百萬的孩子需要我。」現在他一年飛行十五萬英里為貧窮孩子奔走,生活更忙碌卻更滿足。在追求名利的現代社會,記得古德說:「朝朝無閑時,年年不覺老」,鏡花水月般的人生,你賦予生命的價值觀為何?